前港村
1、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广陈镇前港村简介前港村位于广陈镇前港集镇,独黎公路贯穿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俱全。
全村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14个,农户1031户,人口4046人,耕地面积5216亩。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117万元,村可支配资金80.40万元,自来水入户率99%,有线电视入户率85%,农民人均纯收入7727元,被评为平湖市级文明村、平湖市信用村。特色全村全村辖区内有各类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农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以水产养殖、果木为特色,平湖市多维农业生态园建设已初村具规模,主要产品有布朗李、美红叶树等。草莓种植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平湖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草莓已成为全村主要经济作物。
2、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前港村【地名含义】唐昭宗十六年(903),秘中书丞施典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闽王王潮南渡,择居于“牙水”(阳溪入海口,词出《钱江家谱》)之右,因前(北面)临阳溪,东频海湾,取村名为前港,亦称“钱江”。【历史沿革】前港村,解放前称钱江村,包括现在二十五个施姓村,如坑尾村、石厦村等,作为钱江施姓家族的总称,前港为钱江施姓的母村。解放后,为了便于管理,政府将前港分为二十五个村,前港为第十区,属衙口管辖,叫前港乡。1955年实行合作化,成立初级公社,最初为五个,后扩大为8个,1957年,成立高级公社。后取消区、乡制度,前港改为生产大队,1989年,龙湖乡由乡改为镇,前港生产大队改为前港村。【地理概况】位于龙湖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东南与深沪镇交界,东临深沪湾。辖前港、前港新乡2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前港。公路连接泉州至金井公路。钱江,现改名为“前港”,位于泉郡首邑晋江之南,为闽南三角要地之一。钱江物产丰饶,人丁旺盛,乡侨名流遍及台、菲、港、澳和东南亚诸国。整个村共划分为前港、新乡两个自然村,共计人口8000余人,海外人口5000余人,常住人口2500人,面积1.5平方公里。它地处交通要道,东枕沿海大通道,西襟龙湖镇区,南接晋南四镇、省306道,化挹宝盖山,距誉称小香港石狮仅八公里,可谓形尽东南之美,名扬四海。【历史人文】沿着历史的记忆,追溯道一千一百多年前,先祖唐秘中书丞典公千里迢迢跨越吴山,横渡江海,从河南光州固始南迁泉郡晋江海口,聚居钱江的情景,先祖传人遍布神州内外,人文渊数,子孙繁衍,奕奕赫赫,而今从钱江派支配四方的施式宗亲已达数十万人。如今,一代又一代的钱江乡亲秉承先祖之夙愿,以发展教育、振兴家园为己任,早在清宣统年间,海外乡贤与家乡名流合力共同启创尊道学校,教育家乡子弟,培育英才。这百年来,尊道学校人才辈出,笃学纯修:有名噪士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施议对博士、厦门大学施鼎汉教授;有身经百战,为祖国解放立过战功的施学忠先生,厦门警备区副政委施志雄上校,海军学院教官施聪辉大校等一大批祖国官员,有象施学顺、施教明、施教焕、施学慨等省级政协委员10人,原省级政协委员4人。
钱江乡贤有着传统的慈善情结,“惟桑与梓,必恭敬止”是中华民族传颂千年的古训,所以,每一位远离故土的钱江赤子,当他在业绩上有所成就时,都会毅然地报效家乡。多年来,各地乡侨斥巨资支持家乡兴办公益事业:1979年已故旅菲侨亲施家约、施学竖等老一辈侨领,发动广大乡侨捐资百万,用于尊道学校筹建新校园;1989年,在尊道学校八十周年庆典上,又捐献200多万,作永久性教育基金;在2009年百年校庆临近之际,旅菲爱国华侨施恭旗先生捐资73万建设尊道小学橡胶体育场,企业家施志坚先生捐资29.5万重新装修学校外观,旅菲前港同乡会捐资30万改造学校大门,还有许多华侨踊跃捐资支持学校教学设施的改善,使这所百年老校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改革开放30年来,前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热潮高涨,新建设的清辇清溪大道、贻钦大道、延伸至覆盖全村水泥大道,以及近期竣工通往沿海大通道的“东方”大道已达一万多平方米。新建的村委会大楼、钱江施式大宗祠、老人活动中心、门球场、灯光球场、村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历历在目,不胜枚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生息于斯的钱江乡亲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侨乡,将更加美丽迷人!【下属单位】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共青团、妇联、尊到小学校董会、前港村爱心慈善援助站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