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利科沃战役
库利科沃战役 1380年9月8日,弗拉基米尔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率罗斯军队同蒙古军队于在库利科沃原野(今图拉州库尔金地区)进行的一次战役,是中世纪最大的会战之一,是罗斯人民反抗蒙古压迫的斗争的转折点。 1380年夏季,蒙古军队(还包括切尔克斯人、奥塞梯人、亚美尼亚人、伏尔加河流域各民族的武装和克里木热那亚人雇佣军,总兵力约10—15万人),在金帐汗国实际统治者马迈率领下向罗斯推进,企图削弱罗斯各公国(尤其是莫斯科公国)日益增长的势力,扼杀他们渴求独立的愿望。立陶宛大公亚盖沃,据一些史料记载,还有梁赞大公奥列格,都是马迈的盟国。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获悉马迈出兵后,便向罗斯各公国派出急使,号召全力以赴保卫罗斯领土。罗斯各处兵力集结在科洛姆纳和谢尔普霍夫两地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以防马迈抢先进攻。莫斯科人、承认莫斯科大公政权的各公国士兵,以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武装(诺夫哥罗德、特维尔、下诺夫哥罗德、梁赞及斯摩棱斯克等公国的军队均未参加),是罗斯军队的主要骨干。莫斯科大公准备以积极进攻,首先阻止敌人会合并向最强大最危险的蒙古军队猛攻,然后在马迈军队侵入罗斯各公国之前将其消灭。9月6日,罗斯军队(10—15万人)进至涅普里亚德瓦河与顿河汇合处。当日举行军事会议。根据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提议,会议决定渡过顿河进军库利科沃原野。罗斯军队渡过顿河,使已抵达奥多耶夫城的立陶宛军队无法进击,并造成了有利于罗斯军队而不利于蒙古军队的作战条件:库利科沃原野容量虽大,但环绕原野的河道沿岸丛林密布,这就限制了蒙古骑兵的迂回机动。9月8日晨,罗斯军队渡过顿河,并在警戒团掩护下在库利科沃原野展开成战斗队形,当的马迈军队也已经接近这里。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根据敌军战术(进行合围作战)和地形特点,将军队布成纵深的战斗队形:中间为大团(大公亲自统率),两翼为左、右翼团,其两翼在蒙古骑兵难以通行的地形上凭险据守。主力之前配有警戒团和先遣团。警戒团的任务是与蒙古首先接战,发起战役,先遣团的任务是抵御蒙古骑兵的首次突击并打乱其战斗队形。上述两团应削弱蒙古向主力实施突击的力量。大团之后配有局部预备队(骑兵)。此外,还抽调精锐骑兵临时组建了一个强大的伏击团,由经验丰富的军事首领德米特里·布罗克—沃伦斯基将军和谢尔普霍夫公爵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将军统率。该团担任总预备队,隐蔽地配置在主力左翼侧后的丛林中。总的看来,罗斯军队的战斗队形可以保障军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抗击正面和侧翼的突击,不断增强纵深的突击力量,并使战斗队形各要素之间便于保持协同作战。马迈军队分为:先遣支队(轻骑兵)、中军(热那亚雇佣步兵)、强大的左、右两支侧军(由重骑兵组成,成两列横队展开,并各有自己的先遣支队)和预备队。马迈企图以骑兵合围罗斯军队,尔后从正面和侧后实施突击将其歼灭。中午12时左右战役开始,佩列斯韦特和切卢贝率勇士进行单兵决斗(2人均阵亡)。尔后,蒙古骑兵击退警戒团并击溃先遣团,在3个小时内连续攻击试图突破罗斯军队的中军和右翼。罗斯各团损失惨重:身披大公盔甲、居于大公战旗下的贵族米哈伊尔·布列诺克在大团战死,而身披列兵盔甲的德米特里大公本人也在大团负伤。当马迈将主要突击转向左翼并迫使罗斯各团退却时,局部预备队进入战斗。但蒙古突破了罗斯军队的左翼并插到主力后方。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伏击团对突入之蒙古骑兵侧后实施突击。伏击团在其他各团支援下突然出击,决定了罗斯军队会战的胜利结局。蒙古军不支,败阵溃逃。罗斯军队占领可汗大本营,追击了将近50公里(至克拉西瓦亚梅恰河),沿途歼灭马迈军队残部。双方损失惨重(死伤约20万人)。 点评:库利科沃会战对罗斯和东欧其他民族摆脱蒙古压迫的斗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次会战表明罗斯各公国渴求独立的愿望日益增长,并提高了莫斯科作为各公国联合中心的作用。库利科沃会战虽未结束蒙古统治,但却使金帐汗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加速了金帐汗国的崩溃。库利科沃会战显示了罗斯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依靠为解放而战的罗斯士兵的高昂斗志,指挥主动果断。所有一切:诸如周密组织侦察,定下正确决心,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及时识破敌军企图,并深知其战术特点,合理安排罗斯军队的战斗队形和在作战中保持密切协同,最后,在战役中(包括战役结束后的追击中)善于使用总预备队和局部预备队。罗斯官兵坚忍不拔的忘我精神和军事将领敢于临机处置和机断行事,对取得库利科科沃会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库利科沃会战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赢得“顿斯科伊”的荣誉称号,谢尔普霍夫公爵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获得“勇敢者”荣誉称号。《顿河之滨》、《马迈大战记》等文学作品,以及民歌、军人壮士歌,都歌颂了库利科沃会战。库利科沃会战在苏联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如罗廷的小说《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布勃诺夫的绘画《库利科沃原野的早晨》、阿维洛夫的绘画《佩列斯韦特与切卢贝的决斗》和沙波林的颂诗《在库利科沃原野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