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迪诺战役
博罗迪诺战役(Battle of Borodino)
背景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大帝,对俄罗斯觊觎已久。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法国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1793年他在土伦战役崭露头角以来,1804年他便创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直至1812年,欧洲大陆几乎已经全被他征服了,唯有俄国较为强大,虽然俄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等都吃过法军的败仗,但是他们还存有实力。而且在英国日益强大后,拿破仑必须先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他的宿敌--英国人。
也不是没有人告诉他攻打俄国的后果,拿破仑自己也不是没有考虑到后果,但是他在军事上的洞察力已经在1812年因为狂妄的野心而衰退了。
1812年5月,拿破仑公然率领42万人马(后来又增加了15万人,总共57万大军)向俄国大举进攻。6月底他到达了维也纳,紧接着他的铁蹄又深入了俄罗斯本土。
俄国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任命老将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反对拿破仑军的侵略。
9月7日,拿破仑和库图佐夫在离莫斯科120公里以外的博罗迪诺村见证了一场血战。
战役完整介绍双方兵力
俄军投入180个步兵营、164个骑兵营、20个团的哥萨克骑兵,和55个炮兵旅(共673门火炮),总共103,800人。但七千人的哥萨克骑兵和一万人的俄罗斯民兵并未直接参与战斗,而是在战后被分编到已耗损的正规步兵营当中。在637门火炮中,
拿破仑在博罗迪诺战场上有300门只被当作预备火炮,而且其中大多数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 法军兵力有214个步兵营、317个骑兵营,和587门火炮,总共124,000人。然而,有着30个步兵营、24个骑兵营,和109门火炮,总共18,500人的帝国近卫军却没有上阵作战。
战前序幕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于1812年8月29日接管俄军。这位高龄67岁的老元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沙皇就是没有采取他的战略而导致俄军惨败的。库图佐夫元帅比前任指挥官巴克莱·德托利更受到欢迎,因为他是个正统的俄国人,没有日耳曼的血统,而且被认为更能胜任防御作战。库图佐夫最大的优点在于军队对他是完全的忠诚,而且有着众多的副官来提供意见。接掌帅印的隔天,也就是8月30日,库图佐夫下达了另外一个撤退命令,要求军队退守至格夏特斯克。于那时法军和俄军的军力之比已从原先的三比一降到了五比四。之所以选择博罗迪诺则是因为在莫斯科之前它是最佳的防守地点。
舍瓦尔金诺战斗
俄军最初部属在新完工的斯摩棱斯克公路(拿破仑预计用于前进莫斯科的道路)的南边。在部队的左边,邻近舍瓦尔金诺的一个小山丘上,耸立著一个五角形的防御工事。尽管法军是从村庄的西面和南面发起进攻,却也不免遇到血腥的抵抗。
于9月4日当若阿尚·缪拉带领的法军遇上Konovnitzyn率领的俄军时,战斗正式展开。当右翼受到威胁时,俄军最终被迫撤退至Kolorzkoi Cloister。战斗于5日继续进行着,但是Konovnitzyn的右翼因欧仁·德·博阿尔内亲王所率领第四军的到来而再一次地受到威胁。俄军只好后退至舍瓦尔金诺多面堡,在那里一场激烈的战斗展开了。缪拉带领南索蒂(Nansouty)的第一骑兵队和蒙布隆(Montbrun)的第二骑兵队,以及支援他的康庞(Compan)第一步兵师进攻多面堡。同时约瑟夫·波尼亚特夫斯基的步兵也从南面向多面堡发起进攻。法军损失了将近4,000人才将舍瓦尔金诺多面堡拿下,俄军也有7,000多人的伤亡。
法军突然从西面进击并拿下舍瓦尔金诺多面堡使俄军陷入一片混乱。俄军的左翼被击溃,只好向东撤退,在一个名为乌季扎(Utitza )的村庄重新设立替代据点。然而此时俄军左翼已完全被清空等待敌人来包抄。
军队部署
俄军阵地包含了几个位于莫斯科河东岸互相不连贯的防御工事,沿着支流科洛恰(Kolocha)的河岸直到乌季扎。在俄军的左翼和正中有着浓密的森林,这对俄军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加大了法军在此布署和调度军队的难度。俄军的正面是Raevsky多面堡,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架著19门12磅加农炮,有着对科洛恰河良好的视野。
库图佐夫打算从博罗金诺的北部跨越科洛恰河去攻击法军的左翼,然后从后方包抄法军本部。这解释了为什么最具攻击力的第一军被派至已经够强大的右面。巴格拉基昂率领的第二军预计是要守住脆弱的左面,但不得
库图佐夫在博罗迪诺战场上不让他的左翼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尽管元帅的部下不断请求重新部属军队,但是库图佐夫并不因此改变他原本的计划。因此,当俄军的战斗从攻击性质转变成防御性质的时候,早先驻扎在右面的众多火炮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实力。反观法军,他的火炮部队恰恰是赢得战斗的关键。
战役经过
9月7日,旭日东升,晴空万里,拿破仑兴奋地喊道: "这是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士兵的情绪顿时被调动起来。接 着,他发表了一篇简短有力、极富鼓动性的讲话,他说:"士 兵们!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战斗。胜利就靠你们去夺取了。你 们一定能够赢得胜利。胜利将给你们带来富足和舒适的冬营, 并使你们能早日凯旋回国。像在奥斯特里茨、弗里德兰、威特斯犯、斯摩棱斯克那样去战斗吧!让你们的后代用骄傲的 口气来谈论你们今天的勇敢行为吧。让他们这样说到你:他 参加了莫斯科城下的那次伟大的会战!" 大战开始了。就在这时,有人给拿破仑送来罗马王(拿破仑的儿子,被他封为拿破仑二世)的肖像,拿破仑顿感一种甜蜜的温情涌上心头,他喃喃地低声重复道:"我亲爱的路易丝(法国皇后,奥地利公主),想得真周到啊!可爱的孩子!"拿破仑的激动之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不过,刚露出的激动之情很快就平静下来,甚至出现了一丝伤感,他的眼光又投向了战场。
也许是拿破仑进入俄罗斯后常常发病,影响了他的判断力,当他面对俄军防线时像失去了往常在战场上的能力。尽管陆军元帅路易·尼古拉·达武建议他从俄军相对较弱的左翼包抄,皇帝命令法军从正面强攻俄军,把攻击俄军左翼的事交给了波尼亚特夫斯基亲王和他相对较弱的第五军。法军最初的攻势是想拿下三个称为巴格拉基昂凸角堡的俄军据点。这些防御工事守护着俄军没有地形优势的左翼。而这些凸角堡本身也有来自后方Semyanovskaya村的炮兵支援。
法国骑兵队进攻俄军掷弹兵战斗开始于6点时,102门军火炮隆隆地向俄军中央发射炮弹。达武元帅命令康庞进攻最南方的一个凸角堡,和让德萨耶(Dessaix)在部队的左翼列队。当康庞从科洛恰河岸的树林里率领军队出来时,他的部队遭受到了俄军猛烈的炮火,以至于康庞自己和德萨耶双双负伤。 当达武元帅看到部队陷入一团混乱时,亲自带领第五十七旅向前突击,直到自己的座骑在他腿下中弹倒下。索尔比埃(Sorbier)将军看到元帅如此重地坠落下马,认为他已经阵亡了。然而当瑞普(Rapp)将军前来接替达武的职务时才发现他还活着,并且再次带领部队往前冲。瑞普自己则是在他军旅生涯的第22次受伤前,率领第六十一旅向前推进。 于0730时,达武元帅已经控制住了三个凸角堡。俄军的巴格拉基昂亲王随即发起一次反攻,却被内伊元帅的第二十四团给瓦解,而宣告失败。巴格拉基昂虽然对德托利不太欣赏,但是还是跳过库图佐夫,直接向德托利求援。德托利没有拒绝巴格拉基昂的请求,用最快的速度传令下去,要求6个防卫团、8个掷弹兵营、24门12磅炮以全速去支援前线。
在这混乱的战场上,法军和俄军冲进伸手不进五指的浓烟中,然后恐怖的火炮和步枪子弹重重地击落在他们身上,就算是以拿破仑时代的眼光来看,都是一场极为血腥的战斗。步兵和骑兵得要艰难地越过成堆的尸体还有一大群中弹的士兵。缪拉亲王跟他的骑兵在凸角堡的周围前进,想要攻击巴格拉基昂的步兵,但却遇到了由杜卡(Duka)率领的第二胸甲骑兵和支援他的内维罗夫斯基(Neverovsky)的步兵。德托利的援军则是被送进了断垣残壁之中,被法军的火炮给粉粹,使得法军在1130时占领了俄军的前线阵地。沙尘、烟雾、混乱,还有疲劳,都让法国的元帅们(缪拉、达武、内伊)无法正确掌控战场上的情况,以至于没人晓得在俄军撤退前法军有大好机会一举歼灭已经无力再战的敌军。 下午,由缪拉率领的步兵和骑兵联合攻击,突破俄军防线,两夺Raevsky堡。俄军只得投入预备队作战,法、俄两军就陷入了一场血淋淋不断消耗的混战中。眼看俄军渐渐不支,拿破仑却没有让他的皇帝近卫军出战,因为他怕战事会延续至第二天。俄军最终的反击遭到法军火炮所粉碎。到了晚上,双方都收兵重整。当晚库图佐夫与他的幕僚商议后,决定撤退,第二天不再与法军作战,让拿破仑夺得莫斯科,因为他认为俄军已无力再战,不惜代价的保卫莫斯科,还不如保存战力来得重要。从事后看,这是个明智的决定。
战后博罗迪诺战役是一场骇人听闻的血战,法军、俄军伤亡极其惨重。历史学者 Adam Zamoyski 推算法军有约2万8千人伤亡,包括48名将领。有些学者估计伤亡人数更高达5万人。俄军的损失估算约3万8500人至5万8千人,但广受学者们接纳的是4万5千人。如果取最小的伤亡数合计(法军2万8千和俄军3万8500),两军共有6万6500人伤亡。这足以让博罗迪诺战役成为人类历史中最血腥的一天战斗,超过了汉尼拔指挥迦太基军歼灭罗马军队的坎尼战役(约6万5千人伤亡)。虽然还有其他战事结束时有更大的伤亡人数,但没有像博罗迪诺一样,一天战斗后,有这么多士兵伤亡。据Adam Zamoyski 计算,法军步兵共发射了1,400,000万发弹药,每分钟约2千3百发。炮兵也发射了6万至9万1千枚炮弹。
拿破仑本来想在此战歼灭俄军主力,虽然俄军败北,但是法军远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而且伤亡极大。可以说博罗迪诺战役虽然胜利,但是根本没有给法国人带来好运,拿破仑在战后伤感地说:"博罗迪诺一战,法军表现出最大的勇气,却获得了最小的胜利。"
9月14日,缪拉打进了莫斯科,15日,拿破仑亲率军队进入了莫斯科。16日,俄国人火烧莫斯科,反映出他们宁肯毁灭自己的城市也不投降的决心,拿破仑在种种问题下,被迫在10月撤退,紧接着就是他远征俄罗斯的彻底惨败。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中描写了这场血腥的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