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古代从深井中提水进行灌溉的工具。约产生于隋唐时代。井车最早见于唐文献《太平广记》卷二五0引《启

井车
井车

颜录.邓玄挺》:“唐邓玄挺入寺行香,与诸僧诣园,观植蔬。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乃曰:‘法师等自踢此车,当大辛苦。’答曰:‘遗家人挽之。’”唐刘禹锡《何处春深好》诗:“分畦十字水,接树两般花。栉比载篱槿,咿哑转井车。”不仅提到井车,还描写了井车运转的声音。井车是由辘轳发展而来。圆木上绞缠绳索,索系水平,圆木旋转,带动绳索。水斗随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绕圆木旋转。

从辘轳发展变化而来。井车是将许多木制水斗都以小横轴连接成串,如同大链,套在井上面一大轮上;在这大轮的轴的一头,装上一个大立齿轮,再和上部一个大卧齿轮相衔接;用畜力或人力拉动套杆,则卧齿轮回转,大立齿轮及大轮随之而转,盛水水斗连续上升,绕过大轮,失倾泻于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空水斗由另一边下降,如此周而复始。为适应我国北方雨水缺少、地下水位低的特点,井车乃垂直地底取水,在我国西南地区也用于盐井取盐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