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母泉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规模斗母泉村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南部,沿二环南路东行30余华里

斗母泉村
斗母泉

处,全村依山而建,因为村内斗母宫有四季长流的斗母泉,而得村名。该村由碉堡峪、西坡、小泉、边庄、东坡、南圈、岭东(白花泉)、岭西(白花泉)、大泉9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280余人,耕地面积250余亩,人均耕地0.9亩,荒山面积7000余亩。

在7个自然村,东西5公里、南北3公里的范围内,散布有斗母泉、白花泉、南甘露泉、寄宝泉、小泉及以所在地命名的泉水14处,另有季节性泉水10多处,是济南市近郊泉水集中、山势优美、植被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旅游业斗母泉发展旅游。斗母泉村有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斗母泉,其位于斗母泉村一处山崖畔,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最高泉。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五年重修。旺季三股泉水汩汩而出,因水流量大,又称“大泉”。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村民们争相饮用。传说饮此泉水“治病保健”,泉周围“百米之内无虫”。在观泉饮水同时,游客还可以在此吃到地道的农家饭。青绿的山,甘冽的泉,可口的饭,纯朴的人,会让每个游客不虚此行。斗母泉相关斗母泉位于斗母泉村外山崖畔,是济南新72名泉中所处位置最高的。崇祯、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有记载,清代《七十二泉记》中称“窦姑泉”。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此泉“在大佛寺北顶”,即锦绣川乡大佛寺北山顶。泉池修建于清代。旺季时三股泉水咕咕而出,自岩孔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为村民饮用水。传饮此泉水“治病保健”,泉“百米之内无 虫”。池北侧有1991年修建的封 闭式蓄水池,水盛时由池壁隙自动流出,形成天然小溪,缓缓北流。泉区有济南市最大的连根同生的车梁木和刺楸。其中,车梁木树龄500余年,胸径120厘米,树高13.6米,被收录在《济南市古树名木志》;刺楸树龄400余年,胸径72厘米,树高11.3米,是济南市保护最好的一株古树。泉东斗母宫,一进院落,三间大殿,青砖黑瓦,飞拱挑檐,殿内有王母圣像,壁上绘有彩画,1997年修复。[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