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海
简介浦海,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1978年10月生,江苏盐城人。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第二获奖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江苏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十佳青年教职工。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篇,被EI、ISTP检索10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学术骨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近十项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
研究方向
岩石力学与工程,采矿工程
主要经历
2009.07-2009.11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 访问学者
2003.08-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 教师
2003.09-2007.12 中国矿业大学 工程力学 博士
2000.09-2003.07 中国矿业大学 工程力学 硕士
1996.09-2000.07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软件 学士
获得荣誉代表科研获奖
1. 破碎岩体渗流规律及其在煤矿突水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二;
2. 煤矿采动岩体渗流灾变研究. 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排名第二;
主要荣誉称号
2009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8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8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
2003-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
代表学术论文
1. PU Hai, MIAO Xiexing, YAO Banghua, TIAN Mujun. Structural motion of water-resisiting key strata lying on overburden. J China Univ Mining & Technol, 2008, 18(3): 353-357.EI
2. H.Pu&X.X.Miao.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capability of Water-Resisting Key Strata to prevent water seepage in Mined Rock Mass. Boundaries of Rock Mechanics,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2008, Beijing, China, 28 April -2 May 2008, 353-357.EI ISTP
3. Pu Hai, Xu Jinhai, et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afe Mining under the Fire District.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China, October 24-27, 2006, Vol.VI:1555-1559.ISTP
4. 浦海, 缪协兴. 综放采场覆岩冒落与围岩支承压力动态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7): 1122~1126.EI
5. 缪协兴, 浦海, 白海波. 隔水关键层原理及其在保水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 37(1): 1-4.EI
主要科研项目1. 保水采煤隔水层渗流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编号:50904065, 2010.01-2012.12, 主持;
2. 隔水层关键层渗流特性及其在保水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编号:20090095120007, 2010.01-2012.12, 主持;
3. 煤矿突水机理及防治基础理论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 编号:2007CB209400, 2007.07-2011.08, 学术骨干;
4. 水资源保护性煤炭开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50634050, 2007.01-2010.12, 参加人员;
5. 煤炭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编号:B07028, 2007.01-2011.12, 参加人员;
授权专利情况1. 一种弯曲岩样渗透试验装置,专利号:200620070100.2
2. 利用结构关键层作为隔水层的保水采煤方法,专利号:200610097686.6
3. 利用矸石置换村庄下压煤的开采方法,专利号:200610097593.3
4. 弯曲岩样渗透试验装置,专利号:200610166463.0
国际学术交流1. 2009.07-2009.11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进行访问。
2. 2008.9.5-7应邀对德国波鸿工业大学、德国鲁尔矿业集团RAG等进行考察及学术交流。
3. 2008.4.28-30出席“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北京。
4. 2007.8赴斯洛文尼亚参加“环境地质科学及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国际会议”,并作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