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
简介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1]
在经济发达国家,纸及纸板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步。在现代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被国际上公认为“永不衰竭”的工业,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等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制造业之一。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而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产品总量中,80%以上作为生产资料用于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和其他工业领域,不足20%用于人们直接消费。造纸产业关联度大,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已将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行业产品范围有:纸浆、机制纸及纸板、加工纸、手工纸等。
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它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电气自动化、交通运输、环保等多个产业。同时,造纸工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工艺复杂、资源消耗量大、产生污染物多的工业。[2]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制浆造纸工业的现代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外国造纸历史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造纸历程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蔡伦早年和他手下一个叫张纸的宦官到白水槐沟河为张父祝寿,发现小孩子们用木杆挑着水面上的沤变物嬉闹,当他看到那沤变物一离开水面,迅即变干,用手摩擦,质地柔韧轻薄,可用来书写文字,第二天回到宫中,又用黑色颜料在每块沤变物上写了一个字,让皇帝察看,皇帝甚为高兴,就派蔡伦重返槐沟河,借居张纸家,到处拣麻、布、棉絮、树皮等一类沤物,挖池沤制,经打浆、搅混、沉淀、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了理想地书写材料,因为这个创造是在张纸地家乡发现的,就把这种书写物起名叫“纸”,俗称“纸张”,至今这一带还有蔡伦当年造纸的遗址。
中国造纸工业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造纸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06年1-12月,中国造纸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11,931,25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03,777,56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5,102,40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6%。
2007年1-12月,中国造纸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295,71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6%;2008年1-10月,中国造纸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2,007,5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6%。
中国造纸企业和国家企业整体相比,企业规模明显偏小,营业收入不高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数据统计,1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113827.74亿元,平均收入为1138.28亿元。中国造纸企业100强营业收入合计为1297.96亿元,平均收入为12.98亿元,中国企业百强收入水平是造纸企业百强的87.7倍,而且造纸行业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百强。但这也表明,中国造纸产业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