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蝠鸢
外形特征
食蝠鸢(图2)食蝠鸢成鸟的上体是棕黑色,在眼睛的上下方各有一个白色斑点。胸部中间和喉咙是白色,具有大块的黑色竖纹。眼睛亮黄色,黑色的鸟喙具有蜡质,腿和脚淡蓝灰色。亚成鸟的斑纹比成鸟斑驳,颜色较浅,尾基羽毛的颜色及胸部具有更多的
食蝠鸢(图3)白色。飞行时这种像小秃鹰大小的鸟似乎更黑暗,它们有一对细长翅,看上去是一个大猎鹰的飞行剪影。在树上停息时身体几乎全部黑色,鲜黄色的大眼睛是最好的标志。[1]
分布范围
食蝠鸢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
食蝠鸢(图4)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2]
生活习性
食蝠鸢(图5)食蝠鸢的栖息地有很大差别,因地区而异。有茂密的热带森林,半干旱灌木草原,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食蝠鸢主要取食蝙蝠,燕子,雨燕和金丝燕,辅以其他小型鸟类和昆虫。所有的猎物是都是在高速飞行中捕获,永远不会降临到地面猎取食物。在捕获猎物时将其整体吞没。一般不猎食体形较大的果蝠,常常局限于体形小于自身的小蝙蝠和鸟类。它们有时也进入建筑区的采石场,活动于大型河流,小溪,海滩,火车站月台,或进入附近的建筑物,甚至在晚上来到大型草坪和打猎场。在远东它们流连于石灰石洞穴,捕捉在那里栖息的鸟类如金丝燕等。
食蝠鸢(图6)由于其特殊的习惯,食蝠鸢是最稀有的鸟类之一。但在它们生活的范围也相当普遍,它们具有桀骜不驯的特质。为了食物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它们可以在其生活区域内到达任何地方。白天食蝠鸢坐大树上很少活动,甚至根本不离开。在繁殖季节有时可能会出现在白天飞行,在清晨狩猎。[1]
生长繁殖
食蝠鸢(图7)繁殖季节开始时,它们在繁殖地附近的空中追逐,像田凫在做飞行特技表演,双方的爪了扣在一起翻滚,时而又相互追逐高速飞行。巢通常建于平时休息的同一棵大树上。雌雄共建,用一些小树枝搭建。巢宽大约3英尺,深一英尺,像一个大型的浅杯。只有雌性孵卵,它白天在巢里,只是偶尔飞离。傍晚,雌鸟会离开巢,在周围捕食苍蝇和一些昆虫,通常雄鸟带饲料来到巢边喂雌鸟。孵化期估计约1个月。
父母喂养雏鸟约35-40天,一般是在天黑前,只喂雏鸟15到20分钟。在此期间,雏鸟会快速摄食,每隔3至4分钟,父母会带食品来到巢的边缘,它们往返多次,食物包括昆虫。[1]
保护级别
食蝠鸢(图8)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3]
(图片:概述图[4]、图2[5]、图3[6]、图4[7]、图5[8]、图6[9]、图7[10]、图8[11]、分布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