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北
银北银北(Yínběi) 在澄海市澄城东北11公里。属溪南镇。人口10000多人。初名大沙头。全村几乎为陈谭沙公之后,元末至正年间,即公元一三五九年至一三六八年因避戎敌之乱,陈恪斋公和四子(陈潭沙、陈文康、陈完正、陈仁和)而迁居潮,即今溪南十三乡。清乾隆元年(1736)举人陈玉华取银岗宫之“银”与“潭沙公祠”之“沙”为村名银砂。。因处银砂村之北,1959年改称银北。聚落呈块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有耕地248公顷,主种水稻、生柑、花生、甘薯、甘蔗。工业有南金加工,产品畅销东南亚。
银北的划分银北按世系分六社,则为园东社、长盛社、东巷社、南巷社、西社、北巷社。
解放后按区域分为老六联:老一联、老二联、老三联、老四联、老五联、老六联
各联又分两个新联!
广东澄海溪南十三乡陈氏恪斋祖世系家谱本对我恪斋祖祖源经七八年的查证,漳浦地区陈龙泉先生的提供,参考隆都东山村宗亲还保存民国廿四年家谱本,今年七月十一日,我宗亲会在会长俞家,副会长科先、斯龙,秘书再汉,理事万昌及东山村宗亲锡岳、章镇等,一同前往诏安县溪南村与当地长者洪喜、金祥、金群、舜澄、水深、永杰、金聪等,共同对祖源接代探索,进一步弄清了溯源,一致认为澄海陈姓北庙派政公元光衍系的世系直线是:始祖政,2世元光,3世向,4世丰(字文仲,一写文甲,一写文用),5世泳,6世章甫,7世岳,8世羽,9世彝行,10世陶,11世重,12世云,生二子,希敏、希亮,13世希亮,14世悦,15世舜俞,16世禹议,17世汤征,18世文晦,生五子,长子景雍,次子景备,三子景肃,四子景俊,五子景修。19世景雍,诏安县溪南始祖,生二子,长子思德,次子思宪,20世思宪,21世起英,22世太清,23世君安,24世德让,25世恪斋—创祖澄海溪南十三乡。
[由于我谱为按古书形式编辑,则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编辑,因编辑需要,所有世系图按原书编辑,则从右往左看,右为大,左为小]银北恪斋祖与元末至正年间,即公元一三五九年至一三六八年因避戎敌之乱,而迁居来潮,即今溪南十三乡。
陈恪斋公为陈实公第39世孙。陈元光公之24世孙,元光公,文范公14世孙.始祖政之子。
太丘公、讳实,字仲弓,东汉末年桓帝期间人,,生于河南颍川许州。有圣德,生六子,曰:元芳、时芳、仲芳、季芳、太芳、宾芳,而元芳、季芳二子最贤,其盛德与太丘公齐,称难兄难弟,世称三君。谥曰文范先生。是为先祖神位中的太始祖。
北庙派政公14世起至73世立之辈序是:尧舜禹汤文。景思起太君(郡)。德(得)源(化)承永存。洪汝一继宗。祥和日曦泰。兴朝茂成章。军(皇)恩还(咸)宠锡。福履咏家昌(咨尔益熙昌)。文学(门)达中(廷)正(政)。光典绍邦宁。祖德贻谋远。开来万世昌。注1、括号里的字辈,与前字前句同用,因各地用法不同,也附上。
2、福建白沙村小辈现至53世,即[昌]辈。
3、澄海我十三乡小辈现至49世,即[福]辈,系恪斋祖之25世,即[之]辈。
4、诏安溪南片区陈姓包括附近村庄是溪南、新溪、夏寨、宗合寨、埔上、上下口白厝,新寨等,共约一万二千人。
为使世代分明,特把有关当地辈序抄印如下:
世 代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君书院 文 范 先 生 颍 川 循 史 政 著 汉 朝 法 遵 妫 氏 时 号 三 君 昌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占 五 世 太 丘 露 甘 高 阳 星 聚 垂 裕 后 昆 贻 徽 奕
恪 斋 祖 昭 兹 来 许 绳 其 祖 武 亿 万 斯 年 受 天 之 祜。
一房潭沙 君 皇 道 正 直 会 厥 有。
世 代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三君书院 裔 基 肇 光 州 派 衍 潮 地 冀 望 云 仍 继 述 志 事 逮 学 明 伦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居 仁 由 义 期 报 亲 思 永 敦 和 气 瓞 绵 椒 蕃 凤 祥 龙 飞。
注:76 [思]字辈,一说[恩]字辈,88 [飞]字辈,一说[瑞]字辈
德让祖之子恪斋公迁居广东溪南的十三乡创祖。恪斋祖是为苏湾都十三乡陈氏始祖,其世代是:
银北
--------------------------
银砂银砂(Yínshá)含银北、弓兜、内厝、外蚁、口厝5个自然村,俗称大沙头。位于澄海县城东北10.5公里。属溪南镇 。全村居多为陈姓。明万历年间(1573—1620)福建莆田村民陈潭沙来此建村,称大沙头。清乾隆元年(1736)举 人陈玉华取银岗宫之“银”与“潭沙公祠”之“沙”为村名,因“砂”同“沙”,故名银砂。银砂古村名:银北,银西(弓兜),银东(银北),银南(外蚁,内厝)。银砂乡民又迁徙并创建云英、头洲(和洲)两村。
近代银砂乡成为澄海溪南一带十三乡的另称。称:银砂十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