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村
1、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杜村杜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东北1 公里,临夏线东侧,襄台线南900 米处,全村1147 口人, 1800 亩耕地, 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畜牧业、 运输业、 经商、 劳务输出、 经济作物 种植为辅 。
2008 年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村内大街小巷80% 已经硬化,完成通村路 100 米硬化,总硬化面积达 1.9 万平方米,2400 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位于村中央,主街道进行了绿化,安装路灯30 盏,杜村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优美的环境。
2、河北省藁城市岗上镇杜村乡村简介杜村系岗上镇所辖,村址位于藁城西南10公里处,其东邻机场路,南连徐村,西邻大同村,北与307国道相连,全村耕地面积6543亩,总户数1145户,4484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通讯便利。
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工副业以运输、家具、小食品加工为主,私营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230人。拥有汽车、拖拉机、收割机大小非机动车辆500辆。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4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社会事业村里主要街道硬化,建有教学楼,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历逢一、六日为集期,90%以上农户有彩电、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家家通自来水,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里有战鼓队、秧歌队、乐队、等文化娱乐。60%的群众有手机小灵通,98%的户安装电话,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3、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杜村集乡杜村杜村集乡是一个集贸村落,东临张村乡,南临习文乡,西临香菜营乡,北临南东坊,全村万人大村。杜村集乡大街已以2007年进行路面硬化。
临漳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邺镇(三台)位于香菜营乡,三参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漳河北岸的邺镇邺 城遗址,邺城曹魏三台建筑精美,风格独特,是邺城的景中之景,也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金凤台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十六国时后赵都邺,为避建武帝石虎其讳而改名金凤台,并于台顶安装了金凤凰。据史书记载,台高8丈,有屋135间。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修建的文昌阁,阁石碑亭内嵌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廊北边有五十三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顶。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所建,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议决兵家战略之要地。曹操曾在其上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女诗人蔡文姬。铜雀台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铜雀台怀古》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冰井台,位于三台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时台上建筑物被焚,明末时又被漳河水冲毁,地上遗迹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