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7次方:世界最伟大的7位天才的创造力分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创造力7次方:世界最伟大的7位天才的创造力分析

作者:(美)加德纲著,洪友,李艳芳译

ISBN:10位[7802340438]13位[9787802340435]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

定价:¥35.00元

内容提要本书既代表了一个顶点,也是一个起点。说它是顶点,因为它凝聚了我的一生兴趣所在,呈现了我所致力研究的创造力现象及某些历史特别问题的兴趣所在;说它是一个起点,因为它为人们研究人类的创造性努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条基于社会科学及人文传统的新途径。这是一本我在做学生时就非常想得到的书,它同时又是一本我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曲折历程后才能写成的书。

作为一个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州斯格拉顿市的年轻人,我勤奋好学,热爱读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人物的自传和历史书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西欧部分,因为我们全家都来自那个地方;其次是美国部分,因为它是我们新家所在的地方。在进大学时。我几乎没听说过心理学,很自然就选择了历史作为主修课。但是。当我接触到埃里克森的心理历史学和心理自传学作品后,才真正找到了智慧的家园。于是,我将研究领域转向社会关系(大体上说就是社会或行为科学),并且发现自己越来越被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吸引。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为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全书通过对爱因斯坦、毕加索、弗洛伊德、甘地等七位各个领域的伟大天才的分析,对创造力的各种促成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人的创造力,如何在当今注重创新的社会里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等情况提出了作者独特的观点。

本书既代表了一个顶点,也是一个起点。说它是顶点,因为它凝聚了我的一生兴趣所在,呈现了我所致力研究的创造力现象及某些历史特别问题的兴趣所在;说它是一个起点,因为它为人们研究人类的创造性努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条基于社会科学及人文传统的新途径。这是一本我在做学生时就非常想得到的书,它同时又是一本我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曲折历程后才能写成的书。

作者简介霍华德·加德纳1943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格拉顿,是哈佛教育研究所认知与教育学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零方案”执行委员会主席及高级主管。1971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及波士顿大学失语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加德纳教授曾获得众多学术荣誉。2004年获得以英语为第二外语之英语教师总统奖章、哈佛大学医学伦理乔治-盖依讲座奖,以及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加德纳教授已完成了20多本著作,最知名的是《智力再造:2l世纪的多元化智力》,被译为13种文字;另一本书《变化的心灵》则被译为9种文字。本书是他最新的专著,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兴趣,通过对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7位世界天才的生平介绍和智力分析,为人们重新认识创造力指明了条新的道路。

目录第一部导论

1为什么是这七个人

7位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本书的目的

贯穿本书的主线

为什么研究的对象是同时代人

2研究创造力的方法

创造力是可测的吗

分析创造力的认知学方法

从个性和动机角度来研究创造力

历史度量法

我研究创造力的方法

再论组织主题

组织框架

经验调查的难点

新出现的主题

第二部摩登时代的创造者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独处于世

第一批信徒

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

弗洛伊德的非凡天赋

第一次在科学发现上的兴奋体验

夏尔科和精神病学的发展

孤独和知己

弗洛伊德取得突破性成就前夕该领域的状况

弗洛伊德革命的主要思想

神经机能病

《梦的解析》:1900年的弗洛伊德

维也纳的环境

作为领袖的弗洛伊德:扩展工作网络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永远的孩童

童年的难题

征服

科学背景:从伽利略到洛伦兹

特别的一年与特别的理论

相对论:最初的命运

成为世界级人物:爱因斯坦的两种斗争

广义相对论

主流之外

直觉的与深思的智慧

5巴布罗·毕加索:天才与天才之外

天才现象

天才毕加索

巴黎年轻的艺术家

《阿维农的少女》:风格的形成

共同创作立体派的伙伴

《格尔尼卡》:自命杰作

天才的晚年

6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诗性和政治

音乐创作的政治层面

在俄罗斯的童年

……

7T·S·爱略特:文化边锋上的大师

8玛莎·格雷厄姆:发现美国的舞蹈

9圣雄甘地:影响他人

第三部结论

10跨学科的创造性

结语:现代和未来

书摘插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