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董乡

乡镇简介北董乡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南,南屏紫金山,北临浍河水,全乡有34个行政村,3.8万人,[1]6.5万亩耕地,河流纵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曲沃县第一大农业乡。曲绛公路穿乡而过,交通非常便利,水资源十分丰富,有种植蔬菜的历史和经验。近年来,曲沃县北董乡人民政府明确了“打造三晋大蒜第一乡,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大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特色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大蒜生产,“田成方、树成网、渠相连、路畅通”,片片绿洲,一派生机,是临汾市乃至全省最大的优质打算生产基地,号称“三晋大蒜第一乡”。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21366
男
10857
女
10509
家庭户户数
5139
家庭户总人口(总)
21329
家庭户男
10838
家庭户女
10491
0-14岁(总)
5328
0-14岁男
2716
0-14岁女
2612
15-64岁(总)
14568
15-64岁男
7477
15-64岁女
7091
65岁及以上(总)
1470
65岁及以上男
664
65岁及以上女
80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623
乡下辖村北董村
上裴庄村
西堡村
东堡村
李野村
东明德村
白水村
西闫村
东闫村
东下郇村
南下郇村
北下郇村
南属寺村
北属寺村
平乐村
吉庄村
东周村
义门村
下裴庄村
交里村
窑院村
薛庄村
安古村
山底村
裴南庄村
任庄村
南林交村
景明村
北林交村
西明德村
营里村
西周村[3]
许家堡村
河南西村
村名解析北董:相传为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周人辛有的后裔)的故里。位于县城东8公里处。
南董东堡:为北董之派生村。位北董之南,分东、西两堡,各自形成独立的居民点,故名。村南傍黑河,地形南低北高。
南董西堡:北董之派生村。原和东堡统称南董,后分为东西两堡,故名。
下裴庄:因姓氏得名。据考,裴度山西闻喜人,唐宪宗时官拜中书侍郎,居官清正,以身系天下安危,深受人民敬仰,其后裔从闻喜徙居于此。原名裴庄,后因派生村遂冠以方位而别之,故名。北傍浍河,南临天河,地形西北多沟,东南平坦。
王家园:历史上原为王姓经营的果园,后因徙居人多,形成村庄,故名。位县城东5公里,紧靠天河。
李野: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曾屯兵于此,故名。该村有李牧墓,现仅存一土丘。
东明德:雅化名:取义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因位天河之东,故名。
白水:古名泰和堡。因背依白石山,村傍绛水,后更名为白水。,《县志》载:明代诗人无名氏赞白水云:"山村名白水,绛水忘其初,地下桑生笑,令人不读书"。该村在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绛山脚下,地形倾斜,沸水绕村。
西阎:因姓氏得名。古称北阎,旧址在村西马头桥一带,因洪水淹没,移居于此,因为东阎之西,故名。
西阎堡:古称泰和堡。后归属西阎,更称西阎堡。
东阎:因姓氏得名。
溢沟:因溢沟水得名。
杨家窑:因姓氏得名。位溢沟内西坡上。
北下郇:按地理形势,因位居郇王之下而得名。明代成化年间因争水分治,形成四个自然村,各冠方位而别之。
南下郇:系北下郇之派生村。该村北门内有白果树一棵,干粗两围,树龄约六百余年。为稀有树木。
西下郇:系北下郇之派生村。
东下郇:系北下郇之派生村。
南属寺:以古寺院得名。该村北昔有大觉寺,居民耕地均属寺中所有,每年向寺院交粮,因位寺院之南,故名。
北属寺:因位于大觉寺北,故名。
东周:原名东洲,因位浍氺之畔得名。清乾隆《曲沃县志》载名为东洲,以后演化为东周。
平乐:为雅化名。民间传说当地曾落过凤凰,来过麒麟。据考,其名称来历,或取义于汉东方朔七谏之一《平乐观赋》:"凤凰来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芽"。象征太平盛世,取名平乐。
上平乐:系平乐之派生村。1958年修浍河水库时,坡下部分居民迁移坡上,形成新居民点,1980年经政府批准命名为上平乐。
吉庄:系吉必之派生村。因村址为吉必耕地,为耕作方便,部分居民徙居于此,取名吉庄。
义门:原名仪门,该村西南角昔日有一大门旋,门额上书"仪门"二字,义门系演化名。其来历须再考。
特色产业北董乡成立了曲沃县长青大蒜专业合作社,建成优质无公害绿色大蒜生产基地3万亩,辐射周边市县大蒜面积10万亩;拥有晋都绿色酱菜厂,北董大蒜切片厂,东明德大蒜批发市场,绿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四个实体,主要从事打算粗加工,深加工,销售。
北董乡境内河流纵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曲沃县的旅游名乡。旅游是该乡的一大亮点,发展北董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然景观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北董乡景明风景区,山、水、峡谷、溶洞、温泉、瀑布等自然景观,山势峻峭,水流潺潺,峡谷幽深,林木葱郁。
旅游发展该乡成立临汾市景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南林交千年银杏树、断梁寺、龙王池、龙岩塔、龙岩洞、景明瀑布等纳入了景区范围,进行了综合开发,成功举办了五届旅游节,景区人文景观秀美,游客流连忘返,去年游客已达10万人次,带动了全乡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北董乡的知名度,为北董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