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阳回族乡
西阳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东接寨河乡,西连青龙乡,南与安国、大秦乡相接,北与宁夏彭阳县毗邻。全乡总积约89平方公里,辖中营、清明、高梁、姚湾、陡沟洼、唐湾、西阳、罗沟、尹山、上马、下马、安河、火连湾13个行政村62个合作社2644户12228口人,总耕地面积58646亩。
全乡地形走势为西高东低,海拔在1556——1742米之间,泾河一级支流大芦河、小芦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乡分成三道梁,形成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地处崆峒区北部塬区的西阳回族乡,是一个典型的旱作雨养的纯山区农业乡,也是全市惟一的一个纯回族乡。近年来,该乡历届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把以梯田建设为主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全乡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常抓不懈,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庄浪梯田精神,苦抓实干,战天斗地,走出了一条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农林牧协调发展的创业致富之路,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梯田建设工程中的又一个生动典型。
西阳乡95%的耕地都是土地瘠薄、病虫害多、产量低下的“滚牛洼”、“三跑田”。针对这种现状,该乡从1999年开始不断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尤其是将原来的人力改土改变为机修造田,并进行大规模、整流域综合治理。在工程建设中,乡上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形,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路则路,宜草则草,田林路草相结合,对25度以下的坡地进行整修改造,田间地头配套修路建地、扩植林网,综合治理效果明显。从1999年开始,全乡每年都确定一个3000亩以上的重点治理战场,动员全乡劳动力参与改土造田,采取人机结合、集中连片治理的办法,以点带面,辐射全乡,春秋季造林种草,夏季修建梯田。每年新增梯田3000多亩、造林2600多亩、种草2000亩。在抓好以梯田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潜力,狠抓粮食生产,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每年发展养殖大户50户,种植地膜玉米1.3万多亩,户均增收600多元,全乡梯田增收效益达160万元。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已成为广大群众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
截至2003年底,全乡累计完成优质梯田工程3.6万亩,人均拥有梯田2.6亩,修建大型土涝池33座,新修乡村社道路52条148.5公里,荒山造林3.3万亩,退耕还林4574亩,沟头防护284处,柳谷坊326处,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达32.6平方公里,唐湾等3个村已经实现了梯田化。全乡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得到基本改善,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比改造前净增35%,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5360吨,人均产粮450公斤,农业增加值达到6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0元。
西阳回族乡在梯田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赢得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也为贫困地区的民族乡镇改造生态环境、寻求致富之路探索出了新的道路。该乡已成为全区梯田建设中的一面旗帜,连续5年被确定为全市各县区观摩学习的重点,并连续5年受到省、市、区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