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年
1007年-大事记1007年,丁未年(羊年);契丹统和二十五年;北宋景德四年;越南应天十四年;日本宽弘四年.以下为本年发生大事。
1、辽建中京
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正月,在原奚王牙帐地初步建城为都,号曰中京,府名大定(今内蒙古宁城)。营建中京时,择良工于燕蓟,城之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等格局,既仿照宋都汴京城的建制,又保留了本土特色,历时两年完成,并迁进汉人。城中有皇室祖庙,景宗和承天后御容殿。设大同驿接待宋朝使臣,朝天馆接待高丽使臣,来宾馆接待西夏使臣。中京建成后,皇室及辽朝中枢机构多驻于此,成为辽朝的重要陪都。
2、宋酒课定额
咸平(998——1003)末,江、淮地区增益酒税额,颇为繁苛。景德二年,宋禁各地增收酒税,且各地统兵官员亦不得兼领酒榷事务。但事实上,滥增酒税的现象仍未得到制止。景德四年(1007)四月,真宗诏令三司取中等之数立为酒课定额,京师及各地严格按照执行,不得再行增课。
1007年-大事记3、宋改立登闻鼓(检)院
宋初,设有鼓司、登闻院,掌受四方投书。景德四年(1007)五月,改鼓司为登闻鼓院,以谏院谏官主判,改登闻院为登闻检院,以朝臣主管,检院亦置鼓。凡官民有关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以及奇方异术的上书,都先向登闻鼓院投进,如不被受理,再投进登闻检院。检院收到上书后,如事关紧急,即日上达皇帝,其余则五日一次通进。天圣七年(1029),又另置匦函,专命御使中丞为理检使,处理累经申诉而未得到辨明和事关机密的上书;元丰改制后,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
4、宋置杂卖场
景德四年(1007)五月,宋置建杂卖场,隶属太府寺。掌收受京城及地方官府多余物资,计值以待出卖,或准折支用。设监官二人,以内侍及三班使臣充任,后亦差文武朝官,南宋置提辖一人。
1007年-大事记5、宋设封印卷首官
唐时始命应试举人自己将试卷上的姓名糊盖,称“糊名”,又称“封弥”,但未定制。宋淳化三年(992)殿试时行“糊名考校法”,即由贡院糊封举人试卷卷头姓名、乡贯等,以防止考试作弊。咸平二年(999)礼部试,设“同考试及封印卷首”官,由考官兼封印卷首。景德四年(1007)礼部试,专设“封印卷首官”,派知制诰周起、祠部员外郎滕元晏封印举人卷首,用奉使印,殿中丞李道监封印院门.天禧三年(1019)后,又兼用“封弥官”,“封弥卷首官”名。治平四年(1067)起,废“封印卷首官”名,只称“封弥卷首官”。
6、宋定枷制
淳化二年(991),宋规定施刑时用枷,徒、流罪重二十斤,死罪重二十五斤。景德四年 (1007),规定杖刑以下罪犯如抗拒不招,则戴上十五斤重的枷;继续受审。枷用干木制成,长五至六尺,颊长二点五至二点六尺,阔一点四至一点六尺,经三至四寸。上刻有阔狭、轻重数字。杻长一点六至二尺,宽三寸,厚一寸;钳重O点八至一斤,长一至一点五尺,锁长八至十二尺。
1007年-出生1、1007年9月22日——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1072年去世)
2、范镇(1007年-1088年),北宋文学家。《宋史》卷337有《范镇传》。
1007年-逝世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930——1007)。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著有小说《杨太真外传》、地理书《太平寰宇记》等。
丁谓上《景德会计录》
景德四年(1007)七月,权三司丁谓上《景德会计录》,据统计,景德三年新收户332998,流移人户四千一百五十,全国总共实管七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户,计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仁)二百五十四口,户税收入共六干三百七十三万余贯、石、匹、斤。同咸平六年(1003)相比较,增加五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户,二百万O二千二百一十四口,三百四十六万余贯、石、匹、斤。此后,每年统计户、口、赋额,并与咸平六年数字比较,上报史馆。
宋绘诸路山川形势图
宋翰林院下设有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及塑造。景德四年(1007)七月,命翰林院分派画工到诸路,描绘出当地山脉河流、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的图形,交付枢密院,以备派兵屯戍、议定租赋时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