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大衣

[1]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很多不发达地区,当兵是年轻人仅次于考大学的出路,一身戎装也成为很多人的向往。尤其是在那个满街蓝灰色的年代,绿军装似乎也是一种时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既时髦又保暖的军大衣也流行开来,这种风潮甚至延续到了90年代,在高校尤甚,直到被皮夹克、羽绒服取代。但直到如今,军大衣仍不时可见,许多景点也延续了出租军大衣的服务。
军大衣,解放鞋和军挎,对于今天40岁以上的人来说,意味着抹不掉的记忆。
军大衣,在北方的冬天既保暖,又令人陡生一种英武之气;解放鞋便宜、结实、轻便、防滑效果好,但许多人都无法忘记那种穿久了的臭味;军挎单肩斜挎都行,骑车时还可以挂在车把上,禁脏耐磨。
时过境迁,这些几乎所有家庭必备的行头,已成为农民工的工作服,偶尔会有前卫如崔健者,背着军挎出场,让人惊叹时光的变幻。
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此件军大衣约有1.2米长,上镶2排纽扣,各有6颗,纽扣后面都有金质刺绣。大衣完好无损,连大衣内部的呢绒都没有掉线、发卷。

这件军大衣的前主人,是被誉为日本“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他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战场上击毙的最高级别的日军将领。这名号称“山地战专家”的日军中将,在1939年11月4日的黄土岭战役中,刚想率部“大扫荡”,激战中,杨成武的部下发现在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座独立院落,有多名挎战刀的日军军官进出,院后的小山包上也有几个军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他们立刻判断出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小山包是观察所,随即命令炮兵连炮击了两个要点。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飞向目标,阿部规秀被当场击毙。
战斗结束后,聂荣臻打电话给杨成武:“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延安发来贺电,说你们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并向我们祝贺。”
杨成武好一阵惊喜,即刻命令第一团到战场上寻找阿部的遗物。当天,战士们在日军指挥所的废墟里,找到了阿部的黄呢大衣,上面有镶着两颗金星的领章,还有一把嵌上了金包银的指挥刀。
毛主席把军大衣
奖给译报员
戴镜元从红军时期就一直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1939年夏,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戴镜元带领译报员,解读了敌军的“天书”,这是我军的一项重大胜利,它的成功对于前方作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时,戴镜元截获阿部被毙的消息后,毛泽东极为振奋。他特地致电八路军总部、新四军总部等,要他们向各方广为宣传,粉碎国民党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几天后,蒋介石给八路军发来贺电,并奖励价值3万元的军资。随后,日本《朝日新闻》撰文称:“中将级指挥官在作战第一线阵亡,在日军军史上是少有先例的。”并且哀叹:“护国之花凋谢了。”
杨成武把缴获的战利品上缴后,1941年夏,聂总和贺总将缴获到的阿部规秀的军大衣,由前方转送到延安。后来毛主席、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把这件军大衣,奖给奋战在谍报前线的戴镜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