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可形成以A为基体或以B为基体的固溶体外(端际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1]。晶体结构一般和组元金属不同,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也迥异。中间相是一类重要的合金相。按照结合键的类型,中间相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按照它们的形成规律和结构、性能特征,又可区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和拓扑密堆相(TCP相)。这些化合物一般具有金属性质,只一部分正常价化合物例外。习惯上中间相又常被称为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但也有人把成分范围较宽的中间相区分为Ⅱ类固溶体(secondary solid solution),而用金属间化合物一词专指均质范围比较狭窄,化学计量比较简单的中间相。

化合物中间相可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称为第二类固溶体或二次固溶体)。中间相可用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式表示。大多数中间相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属于金属键与其他典型键(如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键)相混合的一种结合方式。因此,它们都具有金属性。正是由于中间相中各组元间的结合含有金属的结合方式,所以表示它们组成的化学分子式并不一定符合化学价规律,如CuZn,Fe3C等。

根据电负性、电子浓度和原子尺寸对中间相的形成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可将中间相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和超结构(有序固溶体)等几大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