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

1.大学教师王海兵(197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研究人员,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本会计。200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管理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
在《审计研究》、《商业研究》、《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等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4篇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转载)。参加全国性会计学术会议6次,提交论文均被会议论文集收录,曾作为会议发言人(厦门、武汉)或评论人(重庆、武汉)。独立或以主研人身份承担课题9项,参编教材4部,参编专著《审计基本理论比较》。多次荣获重庆理工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论文曾获重庆市会计学会优秀征文一等奖。社会兼职: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
爱好英语和文学,曾任武汉理工大学“路过”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并担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兼职编辑。在《武汉晨报》、《上海故事》、《高考英语》等杂志公开发表文学类文章数篇。
2.纪录片导演人物简介王海兵,我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四川电视台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北京广播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 1956年12月出生,天津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摄影专业,在四川电视台先后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和纪录片创作,曾任新闻部编辑、记者、记者科长、专题部副主任;现任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职称;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广播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王海兵同志创作的电视纪录片曾多次获国际奖,其纪录片代表作“三家”(《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回家》)曾连续三届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两次)和“提名奖”(一次);并三次入围法国国际音像节,获一项“评委特别提名奖”(《回家》);还入围蒙特卡洛电影节、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法国环境电影节、葡萄牙电影节、巴西里约电影节并在美国风城纪录片电影节和意大利波波里电影节上展播;长篇纪录片《山里的日子》入围日本山形纪录片电影节和罗马尼亚

阿斯特拉人类学电影节,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片一等奖;王海兵同志从业以来,计有60多件作品80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全国以上奖励50多项,曾两次获“中国新闻奖”;两次获全国电视新闻特等奖;三次获全国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获一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和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获全省电视节目一等奖26项。在大型系列片《飞越四川》和《三州行》中担任总编导,两片均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 王海兵同志个人获全国文联首届“德艺双馨”称号;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称号;获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获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获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职称。[1]创作年表1991年《藏北人家》《古格遗址》《昌都喇嘛》
1992年《武陵源印象》
1993年《深山船家》
1994年《灯城自贡》《四川龙门阵》
1995年《回家》
1996年《青藏高原之旅》《巡线一日》《从昆仑到唐古拉》
1998年《乌蒙赤子赵春翰》
1999年《四姑娘山》
2000年《山里的日子》个人称号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中青年会员"德艺双馨"称号
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称号
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四川省广播电视厅“拔尖人才”称号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0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2000年被评全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