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新营村地处太原市最南端,位于太原盆地的正中心,四周平坦,为平原村庄,汾河从村西两公里处流过。本村800人左右,耕地1700亩,是发展农业的大村。南边毗邻祁县(晋中地区),西南方向是文水县(吕梁地区)。

本村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西红柿,西葫芦等),也搞养殖(主要是奶牛),是清徐县有名的农业养殖村,由于周围很少煤炭、钢铁、制造、加工等清徐特色的工业,所以一直来发展比较缓慢,以往的农业大村,现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但是当地人勤恳、纯朴,而且当地出了不少的大学生(在这片被称为“教师村”),所以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地方,望广大的有识之士来新营村考察,发展。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松陵镇新营村新营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3名,设总支书记1名、总支委员3名。近年来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经过多年努力,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村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今年来,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学习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等知识,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党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打造了一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优秀队伍。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水头镇新营村新营村地处水头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北部,距水头镇区仅5.6公里,周围毗邻文斗、文山、后坑三村,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优美的泉郡古刹——熊山飞瓦岩,就坐落于新营村西部,乘坐每日抵村的公交班车仅10分钟即可达大盈,村道连接福厦324国道。

新营村以驻地村得名。原属三十八都,民国属营南、营北保二保,1949年解放后辖于新营乡,1958年公社化后为新营大队,1984年称新营村委会。

新营村全村人口为6727人,耕地面积达12000亩,乃水头人口最多的三大村之一,全村村民90%属姓李。闻名于中外的五山君怀公之长子汝淳公乃本村开基之祖,君怀公陵墓所在地距本村仅5公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晋、南、同及金门海外各埠李族裔孙均不远千里前来祭拜祖先,年年盛况空前,新营原里故登瀛,后改名新营。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及水头镇党政领导关心指导下,新营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发奋图强,彻底改变了旧村村貌,今日之新营,已是交通便捷,高楼林立,村貌整洁,人文环境优美的小康村落。

村内有闻名于中外的熊山寺、飞瓦岩,始建于元代,其山势险要,一峰独秀,高耸云端,更有熊山名茶而驰名海内外,素有东海出龙虾,熊山出名茶之美誉,寺中保留的弘一法师罗状元“醒世诗”更为远近宾客所倾注,在海内外热心人士支持捐资下,如今环山高质量的水泥路,可直达寺门口。因交通便捷,每日远近游客,络绎不绝。清晨傍晚,成群结队的人们登山锻炼身体。尤其是如今全线水泥路的路灯照明,整夜辉灿。更迎来数百万游客前来避暑乘凉。观赏水头、石井、安海三镇的美丽夜景。夜夜热闹非凡。如今,熊山飞瓦岩正以其迷人魅力和风韵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而成驰名的旅游胜地。

新营海内外宗亲及热心人士素有“关心教育,注重人才培养”而闻名于水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旅菲爱国华侨李玉树夫妇,独建新营中学现为三级达标中学,成为当年饮誉全省之义举。如今新营中学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校园环境更为优美,全校师生已达三千之余,学校被评为“省绿化红旗单位”“泉州市文明学校”“南安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好达标先进党支部”。建校二十余年已培养不少博士、硕士及研究生,为国家输送大批建设人才。新营小学、新营第二小学亦均为海外同胞及村民关心基础教育而建成。新营以一村一所完中,二所完小学闻名于南安。李玉树、李诸册、李垵金、李庆财等海外侨胞倾注桑梓公益,成为新营村民众口皆碑的“慈善家”。新营村近年来,毕业(或就读)全国各大专院校已达数百之多,俊彦济济,出类拔萃,人才辈出[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