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
奔腾年代
外文片名
Seabiscuit
更多中文片名
壮志奔腾
影片类型
剧情 / 历史 / 运动
片长
141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黑白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评级
Rated PG-13 for some sexual situations and violent sports-related images.
级别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M USA:PG-13 Brazil:14 UK:PG Canada:PG Spain:T Sweden:7 Germany:6 Hong Kong:IIA South Korea:12 Switzerland:7 Philippines:G Switzerland:12 Denmark:7 Finland:K-7 Netherlands:MG6
版权所有
Universal Studios and DreamWorks LLC and Spyglass Entertainment Group, L.P.
拍摄日期
2002年10月15日 -
摄影机
Arriflex Cameras
摄制格式
35 mm (Kodak Vision2 5218, 5274 and 5279)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Kodak Premier 2393 and 2383)
演职员表导演
Gary Ross
编剧
Laura Hillenbrand .....(book)
Gary Ross .....(screenplay)
演员
杰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 .....Charles Howard
托比·马奎尔Tobey Maguire .....Red Pollard
大卫·麦库卢 David McCullough .....Narrator
保罗·文森特·奥康纳 Paul Vincent O'Connor .....Bicycle Supervisor
克里斯·库柏Chris Cooper .....Tom Smith
Michael Ensign .....Steamer Owner
詹姆斯·基恩 James Keane .....Car Customer
维勒莉·玛哈菲 Valerie Mahaffey .....Annie Howard
David Doty .....Land Broker
Carl M. Craig .....Sam (as Kingston DuCoeur)
Michael O'Neill .....Mr. Pollard
Annie Corley .....Mrs. Pollard
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 .....Young Red Pollard
Cameron Bowen .....Pollard Child
Noah Luke .....Pollard Child
Mariah Bess .....Pollard Child
Jamie Lee Redmon .....Pollard Child
Ed Lauter .....Charles Strub
Gianni Russo .....Alberto Gianini
山姆·伯顿斯 Sam Bottoms .....Mr. Blodget
Royce D. Applegate .....Dutch Doogan
William Hollick .....Bug Boy Jockey
Joe Rocco Jr. .....Bug Boy Jockey
戴连·克里斯托福 Dyllan Christopher .....Frankie Howard
Anthony Klingman .....Boxing Match Referee
伊丽莎白·班克斯 Elizabeth Banks .....Marcela Howard
Michelle Arthur .....Marcela's Friend
Gary Stevens .....George Woolf
Danny Strong .....Young Jockey
Hans Howes .....White Horse Trainer
Camillia Sanes .....Molina Rojo Woman
Clif Alvey .....Angry Trainer
Dan Daily .....Saratoga Trainer
Borden Flanagan .....Farm Manager
Shay Duffin .....Sunny Fitzsimmons
Kevin Mangold .....Saratoga Jockey
威廉姆·H·梅西 William H. Macy .....Tick Tock McGlaughlin
Jay Cohen .....Bugle Player
Frank Mirahmadi .....Santa Anita Track Announcer
Michael Hunter .....Speed Dual Jockey
Peter Jason .....Reporter Max
John Walcutt .....Reporter Roy
Tony Volu .....Racing Tout
詹姆斯·杜蒙特 James DuMont .....Reporter Lewis
Robin Bissell .....Horace Halsteder
Eddie Jones .....Samuel Riddle
Paige King .....Tick-Tock's Squeeze
Andrew Schatzberg .....Newsboy
Chris McCarron .....Charley Kurtsinger
Roger E. Fanter .....Pimlico Night Watchman
Gary McGurk .....Tractor Worker
Michael B. Silver .....Baltimore Doctor
Richard Reeves .....Radio Reporter Joe
Matt Miller .....Pimlico Starter
Gary Ross .....Pimlico Track Announcer
Pat Skipper .....Seabiscuit's Vet
Ben Campisi .....Clocker Man
Ken Magee .....California Doctor
Gary Hacker .....Horse Vocals
Jose Hernandez .....Male Mariachi Band Leader
Jesse Hernandez .....Male Mariachi Band
Julio Hernandez .....Male Mariachi Band
José Ramírez .....Male Mariachi Band
Fernando C. Moreno .....Male Mariachi Band (as Fernando Moreno)
Tony Rhune .....Male Mariachi Band (as Pedro Hernandez)
Dennis Meade .....Male Mariachi Band
Javier Juarequi .....Male Mariachi Band
Aerial Delarosa .....Male Mariachi Band
Eric Hernandez .....Male Mariachi Band
Raul Cuellar .....Male Mariachi Band
Catherine M. Baseza .....Female Mariachi Band
Gina A. Duran .....Female Mariachi Band
Cynthia Reifler Flores .....Female Mariachi Band
Monica Fogelquist .....Female Mariachi Band
Maria Luisa Fregosa .....Female Mariachi Band
Ruby Guiterrez .....Female Mariachi Band
Sylvia N. Hinojosa .....Female Mariachi Band
Mariana Nanez .....Female Mariachi Band
Leticia Olmos .....Female Mariachi Band
Laura Pena .....Female Mariachi Band
Karla Tovar .....Female Mariachi Band
George Baker .....Salvation Army Band
Matthew Gillies .....Salvation Army Band
Jacqui Larsson .....Salvation Army Band
Daniel Martinez .....Salvation Army Band
Joshua Stanley .....Salvation Army Band
Michael White .....Salvation Army Band
Ivan Wild .....Salvation Army Band
Loyd Catlett .....Blacksmith (uncredited)
制作人
Gary Barber .....executive producer
Roger Birnbaum .....executive producer
Robin Bissell .....executive producer
Patricia Churchill .....co-producer
Patricia Churchill .....line producer
凯瑟琳·肯尼迪 Kathleen Kennedy .....producer
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executive producer
弗兰克·马歇尔 Frank Marshall .....producer
Gary Ross .....producer
Jane Sindell .....producer
Allison Thomas .....executive producer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
环球影业Universal Pictures [美国] ..... (2006) (USA) (theatrical)
梦工厂DreamWorks SKG [美国]
Spyglass Entertainment [美国]
The Kennedy/Marshall Company [美国]
Larger Than Life Productions [美国]
发行公司
梦工厂电影发行公司 DreamWorks Distribution LLC [美国] ..... (2003) (non-USA) (theatrical) (through UIP)
环球影业(UIP)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 (2003) (theatrical) (non-USA)
博伟国际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美国] ..... (2003) (theatrical) (non-USA)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巴西] ..... (2004) (Brazil) (VHS)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Italia [意大利] ..... (2003) (Italy) (theatrical)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UK [英国] ..... (2003) (UK) (theatrical)
博伟国际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阿根廷] ..... (2003) (Argentina) (theatrical)
博伟国际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荷兰] .....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Cinergia Ltd. [乌克兰] ..... (Ukraine)
Gaumont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BVI) [法国] ..... (2003) (France) (theatrical)
Paradise Group [俄罗斯] ..... (2003) (Russia)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GmbH [德国]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日本] ..... (2004) (Japan)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Cinesite (Hollywood) [美国]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scope [美国] ..... (visual effects)
Pixel Playground Inc. [美国] ..... (visual effects)
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美国]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The Orphanage [美国]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20th Century Fox Studios [美国] ..... post-production facilities
Aerial Camera Systems [法国] ..... stitch camera
Audience Associates [美国] ..... casting
Big Crowds [美国] ..... crowd casting
Buena Vista Negative Cutting [美国] ..... negative cutting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国] ..... cranes and dollies
Decca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Hippie Boy ..... main title sequence
L.A. Mad Dogs [美国] ..... loop group
Pacific Title [美国] ..... titles and opticals
Paws for Effect [美国] ..... background animals
Signet Sound Studio [美国] ..... score mixed at
Spacecam Systems Inc. [美国] ..... aerial camera
Technique Inc. [美国] ..... digital intermediate
The Newman Scoring Stage, Twentieth Century Fox Studios [美国] ..... score recording
UMG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UMG Soundtracks [美国]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Universal Music Group [美国]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上映日期美国
USA
2003年7月22日 ..... (premiere)
美国
USA
2003年7月25日
俄罗斯
Russia
2003年7月31日
法国
France
2003年9月6日 ..... (Deauville Film Festival)
荷兰
Netherlands
2003年9月11日 ..... (Film by the Sea Film Festival)
巴拿马
Panama
2003年9月19日
德国
Germany
2003年9月20日 ..... (World Youth Day)
德国
Germany
2003年9月25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3年9月25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奥地利
Austria
2003年9月26日
丹麦
Denmark
2003年10月3日
冰岛
Iceland
2003年10月3日
瑞典
Sweden
2003年10月3日
法国
France
2003年10月8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3年10月8日 ..... (French speaking region)
香港
Hong Kong
2003年10月9日
挪威
Norway
2003年10月10日
比利时
Belgium
2003年10月2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3年10月23日
以色列
Israel
2003年10月23日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2003年10月23日
意大利
Italy
2003年10月31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3年10月31日 ..... (Italian speaking region)
英国
UK
2003年10月31日 ..... (London)
英国
UK
2003年11月7日
委内瑞拉
Venezuela
2003年11月12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3年11月13日
新西兰
New Zealand
2003年11月13日
巴西
Brazil
2003年11月14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3年11月21日
墨西哥
Mexico
2003年12月5日
新喀里多尼亚
New Caledonia
2003年12月17日
南非
South Africa
2004年1月2日
波兰
Poland
2004年1月9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4年1月14日 ..... (limited)
匈牙利
Hungary
2004年1月15日
日本
Japan
2004年1月24日
希腊
Greece
2004年1月30日
巴西
Brazil
2004年2月6日 ..... (re-release)
西班牙
Spain
2004年2月6日
土耳其
Turkey
2004年2月13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4年3月4日
巴林
Bahrain
2004年3月31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4年4月7日 ..... (Davao)
剧情介绍版本一
根据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真实故事改编,刻画一匹赢得赛马冠军的宝马、它的骑师(Tobey Maguire)、训练者(Chris Cooper)与主人(Jeff Bridges)之间的故事,他们传奇性的事迹振奋了当时全国民心。
版本二
本片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挣扎在30时代的小人物。查尔斯·霍华德原本是个成功的商人,但中年丧子的不幸粉碎了他的家庭;瑞德·波拉德的梦想是做个一流的骑师,无奈迫于生计,只得在地下拳赛中和人搏斗;汤姆·史密斯是个善于相马和驯马的伯乐,却无人赏识,郁郁不得志。三个窘迫男人的命运因为一匹名叫“海饼干”的老赛马而出现转机。硬饼干身材矮小,腿也不太灵便,被人当作残次品弃之一旁,然而它不服输的天性与顽强的斗志却没有因此泯灭。三个新主人成功唤醒了它的潜能,让它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呱呱总结】
查尔斯·霍华德以前是个自行车修理工,因为向美国西部引进汽车赚了钱。他买了一匹个头很小的马,名字叫做Seabiscuit,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海饼干。霍华德和半盲的前拳击冠军瑞德·波拉德和以前从事表演的汤姆·史密斯组成了一个小组训练他的小个子赛马,波拉德做骑师而史密斯则担任训练师。海洋饼干和它的三人小组开始了一个传奇的旅程,而三个人的人生路也从此改变。
在这之前,三个人都因为各自的原因显得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为家人朋友所遗弃,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霍华德靠汽车交易发财,儿子却在交通事故中丧生,妻子要求离婚;波拉德从小爱好骑马,而他的家庭在失去一切以后任由他四处流浪;史密斯本是个牛仔,能驯服任何暴烈的野马,却也到处浪荡,无所归依。他们的马海饼干也和主人相仿佛,是赛马中的失败者,不仅个子比寻常赛马小,看上去腿也有问题。但是当三个人开始训练这匹看起来没什么希望的马,人和马的执著劲头都显露出来,他们的坚韧和胜利在那个灰暗的年代给整个国家带了了希望。
精彩评论A long shot becomes a legend.
The hopes of a nation rode on a long shot.
The true story of a long shot who became a legend.
幕后制作影片采用虚实相交的拍摄手法,让真实的历史镜头穿插于影片之中,与故事本身形成一种合力,慢慢唤醒那尘封的记忆,引领观众自然融入那个特殊的情境当中。故事在每一处转折点所催化出的感动浑然天成,让人自然沉浸其间,难以自拔。表演不张扬也不时尚,具有一种温馨的怀旧色彩。
精彩花絮·故事根据劳拉·希伦布兰的畅销书《海洋饼干:一个美国传奇》改编。这匹马的故事在1949年曾被改编成电影,由秀兰·邓波尔主演。
·导演加里·罗斯此前的作品包括《快乐镇》(Pleasantville),同时在制作《狗年月》。
·本片正式拍摄于2002年10月15日在洛杉矶开始,不过有很多镜头已经在2002年夏天在全国各个赛马场完成,其中包括海洋饼干当年在加州的主场。影片预算80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为了影片拍摄而购买50匹马的费用。
·训练师的扮演者库帕参加过许多不错的影片的拍摄工作,例如《杀戮时刻》、《远大前程》、《马语者》、《十月的天空》、《美国丽人》、《爱国者》、《一个头,两个大》,以及去年的《伯恩的身份》。他一直以来不是大红,但很有实力,曾经凭借在《改编剧本》中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加里·斯蒂文和克里斯·迈克卡伦都是著名的职业赛马骑师,两个人都曾经在肯塔基州赛马会和布里德杯赛马比赛中获得冠军。在接受角色查尔斯·库尔特辛格的数月之前,迈克卡伦就已经退休了。
·电影的DVD版本售出五百五十万美元,这是剧情类影片的最高记录。
·在圣塔安妮塔(Santa Anita)跑道,马厩旁边有个马的雕像,这就是为了纪念曾经生活在圣塔安妮塔的海洋饼干而建造的。大约100码开外还立着另一个雕像,这是为了纪念乔治·沃尔芙,即电影中加里·斯蒂文扮演的角色。
·海洋饼干的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她的男友波登·弗拉纳根在影片中扮演了农场主。
精彩对白George Woolf: Wanta know what I think?
乔治·沃尔芙:想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Charles Howard: Of course.
查尔斯·霍华德:当然。
George Woolf: I think it's better to break a man's leg than his heart.
乔治·沃尔芙:我认为伤了一个人的腿要比伤他的心好多了。
--------------------------------------------------------------------------------
Charles Howard: You could be crippled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查尔斯·霍华德:你可以在残废中度过你的余生。
Red Pollard: I was crippled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 got better. He made me better. Hell, you made me better.
雷德·波勒德:我的余生已经荒废了。我要变好。他让我好起来。该死的,你也让我更好。
--------------------------------------------------------------------------------
Tom Smith: One more thing.
汤姆·史密斯:更要紧的一件事情。
George Woolf: What? Let him catch me on the backstretch? You know, you're not the only one who knows this horse.
乔治·沃尔芙:什么?让他在非终点直道赶上我?你知道,你不是唯一了解这匹马的人。
--------------------------------------------------------------------------------
[George has awoken Red after loosing a fight] (在输了一场比赛后乔治唤醒雷德)
Red Pollard: I lost?
雷德·波勒德:我输了?
George Woolf: No, you clobbered him.
乔治·沃尔芙:不,你把他打败了。
--------------------------------------------------------------------------------
Red Pollard: I'm fine George. I don't need your help and I sure as shit don't need your charity. Leave me alone.
雷德·波勒德:我很好,乔治。我不需要你的帮助,很确定不需要你的怜悯。不要管我吧。
穿帮镜头·时代错误:在马厩的小牧场,很明显可以看到海洋饼干的铜像。
·事实错误:在平里科比赛中马里兰的旗帜挂倒了,卡尔弗特家族金色和黑色的标志应该是在旗杆的顶部。
·时代错误:在一系列静止照片中,是展示大萧条第一年的,可以看到有辆1937年牌照的卡车。
·时代错误:当他们允许雷德骑着海洋饼干到野外去,"教会他再次成为一匹真正的马",霍华德的汽车是一块现代的古董汽车牌照。
·事实错误:雷德的父亲叫他的妻子是艾格尼丝。雷德母亲的名字实际上是伊迪斯。雷德未来的妻子(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的名字才是艾格尼丝。
·事实错误:在平里科赛场的美国旗帜有50颗星,在1930年代,美国只有48个州。
·时代错误:在电影结束之前,海洋饼干赢得了平里科比赛的胜利后,可以在背景中看到一个电子记分牌。在1930年代是没有电子记分牌的。
·时代错误:在圣塔安妮塔公园的比赛中,在泥土跑道中还有一个泥炭跑道。实际上那直到1953年,圣塔安妮塔才开始使用泥炭跑道,是电影设置的年代的13年以后。
·时代错误:所有运动场上的骑马师都是戴着塑胶制成的安全透镜。这些至少要在二战后才开始使用的。
·事实错误:汽车上的收音机打开,随即有音乐放出来。在1930年代,所有的收音机都有电子管,必须把电子管加热至少10到15秒钟。
·时代错误:下葬小男孩的时候,使用的下放棺材的设备是现代的(1980年代之后)。
相关影评梦回激越人生
我们如愿以偿地注视着银幕上小个子骑师和他心爱的赛马缓缓隐去,上个世纪那萧索的三十年代初的黑白背景随着电影的落幕也许成了历史尘烟,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凝视Seabiscuit棕色眼睛深处颤动的小小火苗,只要想起关于这个电影的星星点点影像,那就会到达每个人都渴望梦回百千转的激越人生。
当一次又一次Seabiscuit站在起点处白色栅栏的后面,人生转弯处的栅栏也一重一重地向困顿失意中的人们开启。你永远无法知道有什么等待在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所以永不止歇地奔跑,从未停顿地战斗。
为什么一匹身有缺陷的矮小赛马能够无数次赢得比赛的胜利?是什么使得它采取转弯不减速的近乎自残的比赛方式?当塞比斯寇特被汗水濡湿的眼睛微微侧过来望向对手和观众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灵魂深处燎原的火焰。
电影的构思来自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流连30周之久的小说《塞比斯寇特:一个美国传奇》,从三个男人的失意人生开始讲述这个美国赛马历史上罕见的传奇故事。汤姆在第一次看到Seabiscuit,是在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旁白这样说道,“当它头一次从清晨的晓雾中向我走过来的时候,看着我,眼睛仿佛在说,你以为你是谁?”这好比是片中另外一个主角赛马塞比斯寇特的灵魂宣言,它桀骜不驯,不肯屈服,包括不会轻易输给任何对手。这种不死不休的异常强烈的争胜意识和决不放弃的精神,从来都是人类需要竞技比赛的理由,也是影片作为励志片的根本立意。
影片是典型的励志电影,而发生在大萧条的历史背景,使得它从某种角度上是那个时代心灵的史诗和写真。除了描写主要角色以外,影片也触及到了时代背景里面许多普通人,而始终穿插出现的大萧条时期的黑白照片和旁白,是导演试图抽离出来表现的时代宏大背景。片中数个极具感染力的赛马和演说场面与冷静历史的陈述似乎是分离的,但是又在影像的参差交错中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在美国那个历史上最低沉年代里隐隐跳动不肯熄灭的希望和精神之火。而彩色和黑白的间隔出现,更加重了这种感受。
看完这部电影,触摸你我的胸口,是不是有什么在永恒地跳动;不要轻言放弃,就能抵达梦中激越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