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苗族舞蹈(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苗族舞蹈(精)

作者:曹维琼、王良范

ISBN:10位[7221073392]13位[9787221073396]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定价:¥230.00元

内容提要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舞蹈是以审美愉悦为目的的;但是,在少数民族中,舞蹈具有独特的文化叙事功能。特别是在地处偏远,受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冲击和影响小,社会形态相对保持较为自然状态的地区,舞蹈以其独有的生命力生存其间,显得是那么稳定、和谐。舞蹈以权威的姿态,参与族群成员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大事,成为族群文化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她融合于民族族群的社会生活之中,是那一民族族群的人体叙事语言。

贵州苗族的社会生活环境,为我们研究苗族的舞蹈生态提供了典型范例,使我们能够从存活着的、有着勃勃生机的、充满丰富感情的苗族舞蹈中,获取民族族群内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借此探讨原始舞蹈在民族族群生活中的基本功能,为我们今天认识民族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如果没有传承苗族舞蹈就失去了立足点。苗族舞蹈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每一种苗族舞蹈都只在一个支系的那片地域中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集体创作、加工、流传而最后形成。苗族舞蹈的传承是以族群内公开自由的方式传布。农闲时,田间地头、家中院内,老传少,长传幼,人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没有避讳。喜庆节日、丧祭场合亦是学习交流的机会。

苗族舞蹈千百年来依循其特定的地域风格、表现形式,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而成为苗族的标志物。这个标志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而多彩,借鉴其他民族文化而变异。

如果艺术家的加工造成苗族舞蹈人为的变异而使其远离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必然导致苗族舞蹈原有属性的淡化和曲扭,苗族舞蹈也就不成其为苗族舞蹈。希望本书的出版,对苗族舞蹈的保护、整理、传承能够有一点作用。

目录序

苗族舞蹈的文化生态境域

远古的追忆——祭祖舞

虔诚的祈祷——古庆舞

婚恋的欢歌——花扬舞

生命的永叹——丧葬舞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