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蜂猴

基本资料【中文名称】:倭蜂猴
【拉丁学名】:Nycticebus pygmaeus
【俗名】:小懒猴,小蜂猴,小风猴
【英文名】:Pygmy Loris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生态环境】:热带森林
【国内分布】:云南(南部)
【分类地位】:属于懒猴科
形态特征倭蜂猴与蜂猴十分相似而体型更小,只有蜂猴的一半大,其身长21-22.5厘米,尾长1.2厘米,体重325-425克。头圆,眼圆而大,无颊囊,口、鼻、唇白色。体毛细绒状,多为橙色至赤褐色。
从背部中央至头顶有一深色纹,腹部、四肢有银灰色光泽。
鉴别特征:
我国体型最小的一种原猴类,成体体重0.3-0.4kg,仅及蜂猴的1/3, 体长不及250mm。在毛被、毛色和斑纹上,倭蜂猴的面部和颈肩部大部为橙棕色而无灰色。
生活习性栖息环境、食性与蜂猴相似。倭蜂猴在中国分布的科学记录是1986年,当时从云南获得的几只活体曾被认为是蜂猴幼体,但其中一只雌猴却产下1仔。倭蜂猴属于极为稀有而尚未深入进行研究的低等猴类,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受人为活动干扰相当严重,亟待加强保护。
种群保护倭蜂猴是亚洲灵长类中分布狭窄、高度受危而在分类上为少种属中的一个种,如果不加强保护,2000年后将会成为濒危物种。在我国的分布,是本种分布区的北缘,仅见于云南东南缘的几个县。自1985年以来,仅在这一地区获得过2-3个标本。由于这一地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几乎已被破坏殆尽,其资源量极其稀少。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印度支那地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的被砍伐和破坏,造成栖居环境的缩小和恶化;
种群增长率不高是本种致危的主要因素。
现有保护措施倭蜂猴已被列为我国国家级I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云南东南部目前有倭蜂猴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有马关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保护措施建议1、 加强上述3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保护和改善倭蜂猴的生活栖息环境;
2、进行倭蜂猴的在我国的数量调查和资源评估,为进一步保护和拯救这一物种提供科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