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刘村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南贾镇东刘村该有人口1200人,户数280户,耕地面积2220余亩,人均收入3800余元。
该村主要农副产品有苹果、酸枣接大枣面积达2200余亩、芦笋、生地400亩等。另外,该村还建有大型恒温冷库3座,可容纳各种果品的储藏,常年对外提供味美价廉的各种水果。有养猪厂3个。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带头,“五化”工程硬化路面18000平方米,村里道路相连,家家民风淳朴,户户文明礼貌,勤劳、团结、朴素、和谐是东刘村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东刘村将不断优化发展招商环境,依托区域环保优势,进行各类深加工,提供一切便利优惠条件。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棠浦镇东刘村东刘村位于棠浦镇南,棠浦河西岸,棠上公路穿境而过,距棠浦镇南6.5公里。村四周地形属平原地带,东邻袁谢村的港口自然村,南邻袁谢村的江家自然村,西与西刘村、稻香村为邻,北接南坪村的祖刘自然村。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包括小坑山林面积)。
东刘在清末民初属20都辖区,民国年间设立保甲制时属棠浦区第二保辖区,后属江洲乡, 1947年江洲乡与板桥合并为新民乡,又屑新民乡辖管。
解放后,东刘、南坪、祖刘、元堂、徐家合为1个农会(称新三村),后又划入冠溪乡辖管。1953—1955年属第二选区,1956年成立第八、第九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成立高级社,仍为第八、九社。1958年成立江洲人民公社东刘大队,1968年合社并队,东刘与南坪、讲堂合并为红旗大队,队部设在南坪,1972年改称讲堂大队。1976年调整社队规模,又划分成原先的3个大队,东刘大队时辖东刘和徐家自然村。1983年东刘大队改称东刘村。 1994年,全村共有191户人口 668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和小坑林场。[1]
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刘村东刘村隶属于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位于武陟县西南部,焦作市迎宾大道南端,南临黄河,北靠新洛公路,全村400余户,2000余人,耕地面积8000亩,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市区至北郭、县城至大封的公交车穿村而过,每月逢八设有物资交流大会,届时十里八乡云集于此,贸易十分兴隆。
该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特色产业为地黄、牛夕、菊花、山药四大怀药,另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产品远销国内外,并出口创汇深受客商青睐和消费者的好评,其次,养殖业也十分发达,近三分之一农户分别养殖生猪、绵羊、黄牛、蛋鸡等,累计年产值达百万余元。
企业名流,有重工制动器有限公司,动物蛋白饲料厂,服装加工厂,怀药加工厂等十余家企业,年创利达五百万元以上,2006年村两委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豫北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在我村落户,现已初具规模,成为该村的龙头产业。
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村内设有小学一座,办公楼、教学楼、电脑室等一应俱全,近年来,教育质量迅速提高,远近闻名成为全乡的中心学校。该村村容整洁,饮水安全,设有标准化卫生所,人民群众求医购药十分方便,所长刘荣枝,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多次被评为学科带头人。
该村两委会,现有成员8名,刘荣枝任党支部书记,闫长有任村委主任,田福胜为支部副书记,田小龙任村委副主任,刘国定为支部委员并担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秘书职务。杨庆安、田心恕为支部委员,张三为村委委员。
该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舍小家顾大家,干大事,创大业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近年来,村内道路及入滩路得到全部硬化,广大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通过狠抓两个文明建设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卓越成绩。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县级五好党支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