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杰
李静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中俄关系研究会会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分委会主席;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
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安全国防科学院院士
1941年出生,男,汉族,祖籍江苏,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学术专长为国际政治研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专著、论文:《俄罗斯与当代世界》(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2001年;《十年巨变》(总主编),党史出版社,2004年;《关于我国对苏、美、日政策的几点想法》(内部报告);《苏联的“共同规律”和东欧的改革潮流》(论文),《苏联东欧问题》,1983.2;《改革时期苏联内外政策的辩证关系》(论文),《苏联东欧问题》,1988.2;《关于发展同“独联体”诸国关系的几点建议》(内部报告),1992年;《苏共失败的历史教训》(论文),《东欧中亚研究》,1992.6;《新时期的中俄关系》(论文),《东欧中亚研究》,1994.1;《试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东欧中亚研究》,1997.2;《俄罗斯关于“文明选择”的争论》(论文),《太平洋学报》,1997.2;《对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再认识》(内部报告),1998年;《如何认识60年代的中苏大论战》(内部报告),1998年;《普京其人和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内部报告),2000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其美国因素》(论文),《东欧中亚研究》,2000.3;(上接2版)《苏联社会科学的命运》(论文),《东欧中亚研究》,2001.2;《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战略构想》(内部报告),2003年;《关于扩大我国在中亚文化影响的建议》(内部报告);《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思考》(论文),《文明对话中的中国》(俄文),历史思潮纪念碑出版社,2004年;《试析苏联同资本主义世界的对抗》(论文),《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1。。。
姓名:李静杰
出生日期: 1963-4-13 职务:教授
学历简历:
1983年9月-1987年7月 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7月 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8年6月-2002年3月 于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研究室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年8月-1989年8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初级职称
1992年8月-1998年5月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级职称
2002年5月-2007年11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副高级职称
2007年12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承担主要课程:
1、佛教美术研究
2、美术考古学
3、汉唐宋元文化史文献讲读
论文、论著、作品及科研成果:
在佛教图像方面:
1、《中原北朝期のサッタ太子とスダーナ太子本生図》(《中原北朝期的萨埵太子与须达拏太子本生图像》),《MUSEUM》(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志)580号,2002年
2、《中国北朝期における定光佛授记本生図の二种造形》(《中国北朝期定光佛授记本生图像的两种造型》),《美学美术史研究论集》第18号,名古屋大学,2000年
3、《北朝期の仏伝図に见られる仏教美术の中国化问题》(《北朝佛传雕刻所见佛教美术的中国化问题》),《中国北方仏教文化研究における新视座》,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2004年 又,《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4期
4、《四川地方における南朝期の仏伝雕刻について》(《四川南朝期的佛传雕刻》),《密教図像》第19号,日本密教图像学会,2000年
5、《云冈第9·10窟の図像构成について》(《云冈第9·10窟的图像构成》),《佛教艺术》267号,东京每日新闻社,2003年
6、《麦积山第10号碑像の図像构成について》(《麦积山第10号造像碑的图像构成》),《鹿岛美术研究》年报第19号别册,东京鹿岛美术财团,2002年
7、《北朝後期法华经美术的演化》,《艺术学》21期,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4年
8、《北斉~隋の卢舍那法界佛像の図像解釈》(《北齐隋时期卢舍那法界佛像的图像解释》),《佛教艺术》251号,东京每日新闻社,2000年。《艺术学》22期,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6年
9、《北朝晩期と隋代の卢舍那佛像について》(《北朝晚期与隋代的卢舍那佛像》),《美学美术史研究论集》第19号,名古屋大学,2001年
10、《唐宋时期的卢舍那法界佛像》,《佛教文化》增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9年
11、《造像碑的涅盘经变雕刻》,《敦煌研究》1997年第1期,敦煌研究所
12、《五代前后降魔图像的新发展》,《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6期,故宫博物院
13、《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洞窟的图像构成》,《艺术与科学》第三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
14、《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解析》,《大足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
15、《五代前后降魔图像的新发展》,《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6期
16、《中原北方宋辽金时代涅盘図について》(《中原北方宋辽金涅盘图像考察》),《泛アジアの仏教美术》,东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2007年。又,《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3期
17、《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解析》,《2005年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在佛教单体造像方面:
18、《金铜佛的文献考察》,《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1期,故宫博物院
19、《早期金铜佛谱系研究》,《考古》1995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20、《佛教造像碑》,《敦煌学集刊》1998年第1期,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
21、《佛教造像碑的分期与分区》,《佛学研究》1997年年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22、《佛教造像碑的尊像雕刻》,《敦煌学集刊》1996年第2期,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
23、《六世纪的伪经与僧团整顿》,《敦煌学集刊》1997年第1期,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
24、《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3期。《论定州系白石佛像》,《艺术史研究》第6辑,中山大学,2005年
25、《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敦煌研究》2007年第2期,敦煌研究院
26、《北朝隋代佛教造像的整体观察》《艺术与科学》第九辑,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
27、《关于佛教单体石造像》,《石佛选粹》,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
28、《佛教单体造像研究诸问题》,《故宫收藏你应该知道的200件佛像》,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其他:
29、《汉地佛教后期造像艺术》,《青果集》,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年
30、《关于武则天“新字”的几点认识》,《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4期
学术报告:
主编《中国金铜佛》,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
翻译论文:
《阿弥陀净土之观想》(宫治昭文),《佛学研究》第9期,2000年
《近年来关于佛像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宫治昭文),《敦煌研究》2000年第2期
《斯瓦特的八臂观音救难坐像浮雕》(宫治昭文),《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
《南北朝时期的植物云气纹样》(酒井敦子文),《敦煌研究》2003年第2期。
《唐代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的流布》(肥田路美文),《敦煌研究》2006年第4期
《弥勒信仰与美术 —从印度到中亚—》(宫治昭文),《艺术史研究》第8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巴米扬 —文明的十字路—》(宫治昭文),《故宫学刊》第3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