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侯氏
重庆侯氏系上谷侯氏之分支,现大部居柏杨坪,追根寻源侯氏宗族乃是以爵为姓,系周朝晋国(今山西)君晋侯缗之后。晋为曲沃(山西西南)武公所并。晋侯缗逃亡后,子孙迁居上谷,遂以侯为姓。上谷,即今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一带,包括保定、宣化、蔚县、怀来、易州、顺天(今北京)、以及河间和山西东北部等。战国代之赵公子嘉在上谷屯军,自立为王,秦灭代置上谷郡,此乃我侯氏先祖发宗之地,这也就是我柏杨坪侯氏郡望称上谷的原因。
据南川《侯氏宗族史》(侯金铭编主)记载,上谷侯氏柏杨坪宗系,系唐德宗真元十一年(795)(乙亥),陕西祖侯仁将军入黔平叛后,德宗于真元十三年(丁丑)(797),敕封侯仁将军为骏马,出任贵州思南府水德司。当时,论功行赏,赐侯仁以田十八池(相当于十八座城的土地)和勘盒一件,盒上镌刻御赐勉语八句。语云:
在天元茂显,思祖广宗兴;德盛嘉真正,世守万年春;
道传裕升帝,登光仲朝廷;三星文通达,永荫长发伦。
同时赐对联一幅,其联曰:
晋室之藩,历传在天元茂显,德盛声名垂古今;
唐朝勋裔,谱序思祖广宗兴,世守基业满乾坤。
陕西始祖侯仁将军,荣立战功在贵州思南府做官之后,孺祖田氏,生长子侯立,次子侯富,三子侯浩。子孙后代袭职,祖传圣意,为侯仁将军后裔所遵循,由黔入川之后,仍将勘语四十字用作谱牒,此乃柏杨坪宗族谱牒沿用至今而未乱的原因。
据川省史料记载,从明万历至康熙三十六年一百余年,战祸不断,瘟疫盛行,致使清初田园荒芜,人口锐减。“蜀有可耕之田,而无可耕之民。”据统计,公元1689年,四川全省仅九万余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政府为了恢复四川经济,巩固其统治,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先后从湖广(今湖北、湖南、广东)、江西、浙江、福建、陕西等省强行迁徙200万余入川定居,即民间所谓“湖广填四川”。
侯氏入蜀宗祖(三世祖)侯元圣,原居黔(今贵州省)思南府安化县(今德江县)清闲里大堡图郑家溪,“湖广填四川”时,时年35岁的元圣祖,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率妻氏儿女,由黔入川,来到四川海拔810米的綦江县永里五甲(今万盛区金桥镇)柏杨坪碾盘屋基,(旧屋基右宅金竹林湾,今已成良田),插罩为业,从观音岩经水打丘到岩丰寺,再由山背后、侯家坟、九丘田、肖家湾、雷打树、窄脚碥,经麒麟湾、九巴岩、响水岩,到丛树湾一圈,圈定了自己的家园,落籍定居,垦荒耕耘,繁衍子嗣。自此170年间,所圈定的柏杨坪杜家屋基、旧屋基、丛树湾、棕树碥、新房子、漆树屋基、羊子岩、周家岩、岩上、茨竹沟、莲花的梨子坪和背岩脚、狐狸坪的黄龙湾和斗畾子,方圆几平方公里境内皆为我柏杨坪侯氏宗族世居之地。
据传与元圣祖一同入川共十二弟兄,散居各地。当时巴蜀,交通困难,相对闭塞,互难交往。我元圣祖入蜀迄今307年,繁衍后嗣十三余世,后裔或勤于农工谋生或出仕从商升迁等原因,外加不按谱牒取名而行辈无序,致使年近辈异者时时称兄道弟有之。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厥初生民,未有舍本忘祖而犹谓之人者。1985年族人侯盛江、侯盛禄、侯嘉齐等见世事湮没,但本地谱牒未乱,遂倡议,由世居地柏杨坪采集资料,推九世祖侯德义编撰,于1986年6月团族汇聚,首次将《侯氏族谱》问世。今奉先思孝,以激励后嗣勿数典忘祖,而应效法宗祖奋发图强,乃重修此谱。
入蜀世祖概述
入蜀一世祖元圣,杨氏,原居住贵州省思南府安化县大堡图郑家溪,在“湖广填四川”大迁徙中,率妻室儿女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落籍四川省重庆府綦江县永里五甲柏杨坪碾盘屋基(今重庆万盛区金桥镇金堰村旧屋基右宅金竹林湾),繁衍后世,垦荒耕耘,迄今307年,有后嗣子孙计有十三余世。
一世祖公元圣,生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四月二十五日亥时,卒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十二月十七日亥时,正寝寿终,享年64岁。原葬于柏杨坪王家嘴泥土堆建坟墓。据族人流传口碑,迁坟墓时紫荆藤蔓缠满棺木,用斧头砍凿,移葬莲花黄山村唐家塝侯家坟。1986年4月首立青石墓碑,石料风化,字迹脱落,十一世孙嘉元等于2000年更换为石灰石碑墓,重用石头堆建其墓。
一世祖婆侯杨氏,生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六月初三日申时,卒于雍正十一年癸丑(1732)十一月十八日亥时,内寝寿终,享年62岁,原葬于狐狸坪黄龙湾小撮箕,据族人流传口碑,迁坟时,墓内有小蛇数条,移葬柏杨坪新房子生基坪,现坟墓下沉只余坟头。十一世孙嘉元等于2007年立石灰石墓碑,重用石头堆建其墓。
我宗祖元圣,杨氏有三子:长子茂元,次子茂明,三子茂照。传至显世祖行五,传至思世祖行七,传至祖世祖行十三,传至广世祖行二十九。
当时之长房茂元祖之子显益,显才迁徙陕西,地址不祥。茂照之子显富,出仕山东省临沂正堂,荣立战功且遇邱氏生辰,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御赐扁一块,曾悬于柏杨坪新房子侯兴前(海州)堂屋,文革中(六十年代)被毁损,残存木板被柏杨坪小坪杨姓用作楼板。从七世“宗”祖盛世时,我族侯氏才开始陆续外迁。同治十三年(1874)广德之六子,我宗敏祖携妻氏儿女由柏杨坪旧屋基移居南川石莲大围(今金桥镇三台村)。八世“兴”祖盛世时,又有大批迁往南川石莲坪上、枝子榜、板粟湾,南平横椿,熊家榜,万盛金桥老林边、核桃树屋基、丛林镇蒙子坪、橙子岩、张家沟,万东镇韩家湾,綦江的三角、隆盛、落子凼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外出务工人员大量流动。据采集资料可知:我族外迁有落户于重庆主城区,云南省陆良县,贵州省正安县,移居綦江城内,三江,藻渡,江津仁陀 ,南川、万盛城区等地。
入蜀前有《上谷侯氏族谱》,被三世祖显益、显才于嘉庆十三年(1808)迁徙时带走,而我柏杨宗族遂无史料可稽考。2005年元月,派专人至贵州省德江县(原安化县)实地考察,大堡图郑家溪现无我族侯氏居住,更无资料参详。现只有据光绪九年(1883)“意志簿”手稿和九世祖德荣(贵林)于1954年腊月临终前留下流传后世的手稿作为宝贵参考史料(见插图),并考证现存碑铭而续编此谱。
为后嗣子孙勿忘谱序,现于元圣祖坟前的两块墓碑上方均刻有上谷我宗氏谱牒四十个字:
在天元茂显,思祖广宗兴;德盛嘉真正,世守万年春。
道传裕升帝,登光仲朝廷;三星文通达,永荫长发伦。
(来源:上谷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