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坝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场镇上先后共建有八座寺庙,因庙多且处于平坝而得名,故称庙坝。位于大竹县的南端,距县城24公里,东与妈妈镇毗邻,南与姚市乡接壤,西与广安相连,北与牌坊、清水交界。幅员面积71平方公里,全镇辖1个街道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12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39户,总人口31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380人,耕地面积19540亩。其中田12050亩,土7490亩,山林35000亩。人平耕地0.8亩,镇区居住人口8120人, 2003年社会总产值382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8736万元,第二产值18123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1417万元,比去年增长了1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0万元,比去年增长13%,实现人均纯收入2546元,比去年人平增收160元。

210国道穿镇而过,达渝高速公路在镇区设有开口,高庙公路、红星公路、红枫公路均在镇区交汇,为本镇的对外交往提供便捷的条件。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锶、天然气。其中煤炭储量500万吨以上,现已形成年产10万吨以上的开采能力,硫酸锶,碳硫锶储量巨大,正待开发。福城气田是小有名的天然田,开发出的26口天然气中,已源源不断地向重庆、成都输送天然气,1997年投资150万元在镇建民用天然气站1个,使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镇区面积2.1平方公里,1030户,8120人,拥有街道13条,街面实现了混凝土硬化,基础配套设备齐备,卫生、学校等服务功能齐全,1997年以来至2003年,全镇投入1150万元,大搞城镇设施,新修二条街道(210国道改造,双河后街),拓宽硬化1.5公里水泥路面,修建城镇下水道3000米,修建水冲式公厕2座,修建垃圾站1个,自来水厂1个,可满足2万人生活用水,修建手机发射站2座,发展开通程控电话2000门和场镇设置磁卡公用电话亭,安装有线闭路电视1200户和安装可寻址收视器,修建民用天然气站1个,发展用户350户,改建农贸市场2600平方米,新建工贸市场7300平方米,场镇绿化3000株,场镇路灯安装270盏。场镇电网与改造旧城老街已完成修编并启动,八角庙汽车站完成设计正启动,工贸市场后滨河路平整,花园广场已具雏形。硬化三叉路口到镇中学道路500米,双河新区开发占地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待修建365个门市,386套住房,现已安装下水道500米,硬化新区道路800米,高庙路“双拥街”开发平整,已招商引资引进石化公司在庙坝修道占地3648㎡的大型综合加油站,县法院在庙坝修建管辖庙坝、清水、高穴、三个片区占地1300㎡的中心法庭。

庙坝镇于1997年被省委批准为第四批省级试点小城镇.

2.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庙坝镇1934年称庙坝乡,1950年分为庙坝、同乐、民主、农云乡,1955年复置庙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33.8平方公里,人口2.5万。通公路,沱江可常年通航。辖坪上、庙坝、灯杆、破桥、黄荆、贾石、青杠、红光、杨柳、柑子、脚仙、梁冲、九房、花椒14个村委会和庙坝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造纸、农机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高粱。经济作物有油菜、黄麻、花生、甘蔗、柑橘。养蚕,养猪。境内有葛仙山(又名大脚仙),传为晋葛洪炼丹之处,明代礼部尚书李长春多次登临揽胜,现存“尚书碎石”等遗迹。

3.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城口县辖镇。1913年属庙坝乡,1940年置庙双乡,1945年更名崇德乡,1954年改庙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90.8平方公里,人口0.7万。省道城(口)开(县)、城(口)万(源)公路境内交会。辖庙坝、九红、岩峰、同心、宝华、新民、关口、中坪、红山、草堂、黄葛、石桥12个村委会和庙坝场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特产茶叶、魔芋、猕猴桃和党参、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养殖业以生猪、黄牛、山羊为主。大理石矿产资源丰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