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里阳
谢里阳,男,1962年6月生,198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199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疲劳强度、系统可靠性、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96-98年间分别在德国汉堡概率安全分析研究所和马格德堡大学从事可靠性和系统风险概率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德国教育与科研部(BMBF)资助的中德双边合作项目。02-03年间曾获德国研究联合会(DFG)资助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微结构技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机械强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可靠性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会疲劳分会理事、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gn》东南亚区域责任编辑,《机械强度》《理化检验》、《东北大学学报》杂志编委等。曾主持完成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重点跟踪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德合作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子课题、973、863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课题等。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研究方向包括大型工业系统风险概率分析与安全管理决策、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结构完整性、系统可靠性、质量管理、数字化设计制造等。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科技标兵、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优秀拔尖人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978.10~1982.07:东北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为麻花钻头刃磨原理与装备设计,82年7月获学士学位
1982.08~1984.12:东北大学机械系机械强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应力分析与疲劳寿命估算,84年12月获硕士学位
1985.03~1988.06: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疲劳损伤与可靠性,88年7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07~1988.10: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
讲授课程: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本科生必修课)
2 科技英语(本科生选修课)
1988.11~1991.09: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讲授课程: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本科生必修课)
2 疲劳强度(本科生必修课)
1991.10~1992.11: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讲授课程: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硕士生学位课)
2 疲劳强度(本科生必修课)
1992.12~现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教授,95年被聘为机械学(现更名 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科点博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硕士生学位课)
2 机械CAD(本科生选修课)
3 机械可靠性工程(本科生选修课)
4 疲劳强度(本科生选修课)
5 Monte Carlo方法与计算机统计模拟(研究生必修课)
1985-1988: (东北大学机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此期间做为课题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各一项,这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为本人的博士生导师徐灏教授)
研究方向 :1 疲劳损伤理论与疲劳失效概率分析
2 疲劳过程计算机仿真及疲劳试验方案的计算机统计模拟分析
1989-1995: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
研究方向: 1 复杂载荷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
2 疲劳失效中的突变现象
3 工程结构有限元分析
在此其间主持的研究课题包括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随机疲劳可靠性的物理准则及数学模型研究”、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重点跟踪资助项目“随机疲劳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疲劳失效的二元判据及突变模型研究”等。此期间还做为课题执行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为徐灏教授和王德俊教授)。
1996: (德国北部技术监督局安全概率分析研究所)
研究方向:核电站风险概率分析方法与CCF模型
1997-1998:(德国Otto-von-Guericke大学工厂设计与安全系)
研究方向:被动零件失效模式与失效概率预测,包括压力容器和管道失效分析及预防失效的措施,零件及系统失效概率预测,零件失效的计算机仿真, Leak-Before-Break 设计准则等。在此期间完成了双边合作项目“Prediction of the failure modes and probability of passive components”,发表六篇研究论文。
1999-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1. 大型工业系统风险概率分析与安全管理决策
2.结构强度、完整性与设备状态诊断与监测
3.计算机仿真、虚拟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
4.微机电系统与微制造技术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1中国材料研究会 疲劳分会副理事长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设计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主任、可靠性分会常务理事
3 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理事长
4 沈阳市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5 国际学术期刊《Int. J.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ng》亚太区域编委
6 国际学术期刊《Int. J. Reliability and Safety》杂志编委
7《机械强度》、《失效分析与预防》、《理化检验》、《东北大学学报》等编委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 中-韩国际合作项目“复合材料冲击疲劳断裂实验与模拟研究” 2008-2010
2. 国家863探索导向课题“大型升船机可靠性综合设计评价技术”(20050145027),2007-2009
3.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载荷历程疲劳可靠度的统计加权平均算法研究”(50775030), 2008-2010
4. 国家863探索导向课题“复杂机械装备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技术”(2006AA04Z408),2006-2008
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2006CB605000)子课题“概率寿命预测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2006-2010
6. 国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续系统单元化可靠性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50145027)2006-2008
论著成果及所受奖励
2003年“软岩巷道支护压力与变形的动态仿真及监测预报的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可重构的制造过程管理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可重构的制造过程管理系统”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优秀项目奖”
2005年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