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哲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动物哲学

作者:方刚

ISBN:10位[7215060519]13位[9787215060517]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

定价:¥24.00元

内容提要方刚以他优美简洁的文笔,描写了100多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行为方式。不过本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科普小品,方刚写作这本书的原意是想通过对多种动物的行为习性的探索和反思,向我们揭示其中的生活哲理。

作者简介方刚,社会学者,作家,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两性问题研究,出版有著作三十余种,在台湾出版有八卷本文集。主要著作:《转型期中国的性与性别》、《中国多性伙伴个案考察》、《方刚情爱咨助系列》(五种)、《社会学家的两性词典》、《男性要解放》(主编)、《男人解放》、《精神我析》、《动物哲学》、《梦境中的男女关系》、《神话中的男女关系》,等等。

电子信箱:fanggang@vip.sohu.com

目录携老同穴/1

珊瑚/2

蛔虫/3

蚯蚓/4

对虾(一)/5

对虾(二)/6

……

书摘鹬

《战国策·燕策二》中,苏代劝说赵王不要攻打燕国,他说:“今者

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日:‘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

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便由此得来,鹬也借成语而扩展

了知名度。

鹬泛指鹬科或鹬属鸟类,这一科鸟类共有89个种,它们的主要食物是

软体动物以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

鹬是捕食双壳贝类包括蚌的能手,它的喙天造地设般用来啄破贝类的

硬壳,粗壮有力;而喙的末端犀利无比,用来切断扣紧贝壳的肌肉,然后

像剪刀一样,把肉撕剪出来,干净利落,普通的贝类都不是鹬的敌手。如

蚌,假使它是开着壳儿的,只要被鹬一啄,便会当场毙命,连合起壳儿的

能力和机会都没有。因此,鹬蚌相争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苏代对赵王说

了一个大谎。

这个谎言其实是为了保住燕国的性命,同时也提示赵王,赵国同样受

着强秦的威胁,燕赵联合抗秦,才是正确的选择。

易水边的鹬也有两种选择。其一,是继续啄蚌,不与之合作,对付完

蚌再对付那正走近的渔人:其二,不啄蚌,与蚌一起对付渔人,或者双双

逃离。

历史学家对合纵抗秦的策略给以了赞赏,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强秦最

后灭绝诸国,一统天下的运数。以另一种眼光观照,合纵抗秦的举措,至

少是延长了诸国混战的局面,使更多的百姓惨遭涂炭,同时延缓了统一大

业的完成,推迟了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脚步,使历史发展滞后。

鹬也是一样,即使真的与蚌合作,又怎么可能与渔人相抗衡呢?而选择

逃跑,又是否就真的能够逃出渔人的捕获范围呢?而赵国,其实没有逃跑的

可能。

而问题的关键是,蚌是鹬的食物,也可以说是它的敌人,吃掉蚌是鹬

分内之事,是大自然几千万年生物演化做出的安排。放走蚌,与鹬类的生

存哲学相左,作为一只鹬,如果放掉近在嘴边的蚌,便是对本族信念的背

叛。

面对一个强敌的威胁,是与相对弱小的敌人合作呢,还是先干掉弱小

之敌,再想办法应付强敌,这种选择,其实是关于“矢志”还是“夺命”

的选择。过于聪明的鹬自然会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另一

些鹬,却可能坚信“匹夫可以夺命,不可以夺志”的说教。

认敌为友,即使事关性命,也总让人觉得不太舒服。更何况,这种选

择往往没有什么好报偿,中国历史上,便不乏此类明证。

企鹅

企鹅是实行永久性配偶制的鸟,一旦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