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石镇
于都县靖石镇
图为靖石镇正北面的田东村
地理区位靖石镇位于北纬25°40′,东经115°30′,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南部,属赣南客家地域,距于都县城(直线)32.8公里,距赣州市直线59.2公里。东北毗铁山垄镇(丰田圩),东邻会昌县庄埠乡(樟坑尾村),南连会昌县晓龙乡(桂林圩),西接盘古山镇(仁风圩),南隔盘古山镇与安远县相望,属三县交隔地带,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靖石镇所在位置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倚龙王山脉(如上图远山),西北依屏山,东西跨度达14公里,南北跨度达15.5公里(按经纬线来算),随靖石河贯穿,呈西北——东南谷、盆地狭长分布,总面积154.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万亩,水域面积0.4万亩。于(都)盘(古山)公路纵贯东西,安远河自南往东经靖石乡渔翁村屈曲而下。
最高点屏山(旧称龙山、屏坑山)主峰,海拔1312米(亦为于都县最高点);最低点渔翁村东北安远河河滩,海拔约165米,平均海拔约400米,其中靖石村镇中心海拔225—230米。
靖石地形地貌(小盆地)本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降水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少雨;由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3 °,盛夏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少雨。七、八月为最热月,最高温出现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极端高温可达37—38℃;本区地处华南丘陵北缘,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和南岭对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阻隔的双重影响,气候更加寒冷干燥,一月份气温可达零度以下,并以弱周期性的年期性降雪(多年观察的结果)。但在地势高的山地,如本区最高的屏山则每年均会有积雪,其中2008年春的罕见积雪几乎将山上所有林木的树干都齐腰折断。
本区属华南红壤发育区,土壤多贫瘠,呈酸性,原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阔叶林,现存植被主要为次生林。典型的植被为耐酸性的马尾松、杉木,90年代人工造林引进的美国湿地松在此地长垫旺盛。耕作带为水稻土,肥性中等。
周遭多山地丘陵,背倚大山,间有谷地沿靖石河呈西北—东南走向,并最终汇入濂江(安远河)。中央盆地背倚龙王山,为本区最大耕作带,人口密集,地势平坦。传统作物为水稻,一年两熟,冬季可兼作油菜,但进入21世纪后,此地冬季已鲜见油菜种植。本地除水稻种植业以外,还发展了奶牛养殖业。
本区有比较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钨。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主要是水源及固体废弃物)、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主要自然灾害:洪涝、寒潮、高温干热、季节性干旱缺水等。
其中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季节性干旱缺水。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山区开发,本区森林植被遭致最后一次滥砍乱伐,以屏山、龙山原始森林为首的山区植被被砍伐殆尽,导致近年来靖石冬季常干旱缺水,圩镇绝大部分人口饮水困难,其中靖石村圩镇、府口塘、埔背,以及杨梅村的旱塘(村)尤为严重。
保护生态,人人有责。
行政区域全镇共有10个行政村,191个村小组,162个自然村,5769户,2.8 万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县当时为74.67万人、靖石镇为2.357万人,至08年末全县人口突破100万来算,08年底靖石镇当为3.156万人。)
辖靖石、黄沙、任头、田东、靖樟、杨梅、靖东、渔翁、长赖、良纯等10个村委会。
其中靖石村为行政中心,下辖黄屋(黄姓)、老圩(刘姓为主)、埔背(陈姓)、长岭(余姓)、洞口(刘姓)、廖屋(廖姓)、府口塘(雷姓)等屋(或“坞”,即自然村),近年来圩镇常住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已经突破1500(09年初),使该村总人口达到4500,为靖石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行政村(实际管辖人口,包括商贾)。
面积:153.6k㎡人口:2.8万人邮编:342309电话:6292—/6293— 代码:360731204。
以下为2007年8月数据:
1、靖石村概况靖石村位于靖石乡中部(如右图所示),属丘陵地带,辖18个村民小组,563户,3000人。
全村有耕地1867亩,种植业以水稻为主、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奶牛、生猪为主。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
靖石村是圩镇所在地,乡属单位、企业数十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200多户。这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已成为靖石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村书记:黄发近 13970788685
村主任:黄金石 139707182102、黄沙村概况黄沙村地处靖石乡北部。因黄泥沙壤土质得名。四面重山峻岭,中间梯田成排,北高南低,水往南流。辖22个小组,总人口3018人,588户。
全村有耕地2302亩,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包括水稻和杂粮农作物,养殖业主要奶牛养殖为主,林果业以毛竹、青梅为主,全村共养殖奶牛1500多头,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省内知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屏山牧场就落户该村。
黄沙村境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既有难得的北国草原风光之秀丽,又兼有南国奇山险峻之雄伟;既有古色古香的寺堂庙宇,又有现代气派的欧式渡假村,此山此草,此寺此村,无不使你流连忘返。3、任头村概况任头村位于靖石乡北部,北连黄沙村,南靠靖樟村,东邻田东村,辖20个小组,611户,总人口3024人。距离乡政府驻地3公里,靖--屏公路穿村而过。
全村有耕地3347亩,全村森林资源有竹、木、油茶、油桐等,果业以栽种青梅为主,养殖业以奶牛、生猪为主,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4、靖樟村概况靖樟村位于靖石乡中部,龙王山脚下,辖17个小组,388户,2178人,有耕地2716亩,农业以水稻为主,果业以青梅为主,养殖业以奶牛为主,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
靖樟也是靖石乡的青梅主产区,大塘岗果业基地除种有青梅外,还种有布朗李、三花李、仙桃等十几个水果品种,每当开花结果季节,形成了独有的大塘岗十里青梅花红果硕、万千蜜蜂采蜜忙的奇观异景。
境内企业--靖石钨矿是靖石骨干企业之一。5、田东村概况田东村位于靖石乡中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辖20个村民小组,576户,2949人。全村有耕地2716亩,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养殖业以奶牛为主。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
靖石奇山——金鼎寨坐落在境内。金鼎寨又名饭甑寨,因地貌奇特、山体形似饭甑而得名。此寨分上下两寨,下寨在饭甑山脚,建筑面积达600余平方米,隐现在翠竹密林之中,晨钟暮鼓,环境幽静。景色奇秀、典雅,鲜花、野草、绿叶错落有致。上寨在山顶,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寺庙庄严肃穆,香烟缭绕,从远处眺望,宛如一朵巨大的多彩蘑菇耸入天云,身临其间,如入仙境 ,真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近年来,因该山陡峭的山体、险峻的地势,独特的风景,古老的神话传说吸引了八方的游客、香客来此旅游和朝圣。6、杨梅村概况杨梅村位于靖石乡西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辖21个村民小组,812户,3934人(户籍人口最多的村)。
全村有耕地3102亩,农业以种植水稻、大棚蔬菜为主,果业以栽种三花李、脐橙、青梅为主,养殖业以奶牛、生猪、水面养鱼、稻田养鱼为主。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
座落在杨梅境内的猪鼻石迳,是靖石名胜之一。7、靖东村概况靖东村位于靖石乡南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辖17个村民小组,533户,1996人,有耕地1770亩,主要产业有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以奶牛养殖的养殖业。是靖石乡奶牛重点村之一。境内企业有靖东煤矿。
靖东是唢呐文化村。长征前夕,几十名靖东唢呐手,在渔翁渡口吹着送亲曲,送别红九军团一万多名红军将士从渔翁渡口渡过濂江。唢呐文化艺人刘福长,是个能用鼻子吹的唢呐奇人,2006年曾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8、渔翁村概况渔翁村位于靖石乡南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 境内群山连绵,小溪横贯,濂江蜿蜒其中。辖18个村民小组,430户,2259人,现有耕地1698亩,主种水稻,林果业有茶叶、油桐、板粟等。
渔翁渡口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渡口之一,当年罗炳辉将军率红九军团一万多名红军将士就是从渔翁渡口渡过濂江,踏上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
拦河而建的渔翁电站,形成了长10公里的库区,同时也形成了这里独有的惊涛骇浪电站下游风光和薄纱贴水、晨歌暮钓的深山库区山、渔、水风情奇景。
国家以工代赈项目、乡渡改桥重点工程--渔翁大桥正在建设中。9.长赖村长赖村位于靖石乡东南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辖13个村民小组,300户,1591人。
全村有耕地2010亩,农业以水稻为主,林果业主要以油桐、板粟等。
境内有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本县重要的水电发电企业--渔翁电站,装机容量6000千瓦。县林业企业--仁风林场在此建有杉树林、松树林基地。10、良纯村良纯村位于靖石乡东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辖21个村民小组,448户,2681人。2003年,龙江村并入良纯村。
全乡有耕地1230亩,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杂粮农作物为主,林业资源丰富,主要有松树林、杉木林、油桐、毛竹林等,果业主要有板粟等。
经济概况近年来,靖石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镇建,无论是面积还是速度都居于都南部四虎(禾丰镇、铁山垄镇、靖石乡、盘古山镇)之首,勇超铁(山垄)、盘(古山)。其主干(街)道从靖石初中算起至埔背屋,长约1公里,周围镇建扩张继续加快。
其中,据09年最新规划,老粮管所后背纵贯东西将新开一条横截主街道的主干街道,进一步将镇域中心向北扩展,并开发老粮管所的闲置土地。其中,聚居于镇域北的黄屋将受益最大。
本地传统产业为水稻种植业,后又发展了奶牛养殖业。自然资源主要有钨、煤、森林、水电等。境内企业主要有屏山牧场、渔翁电站、靖石钨矿、靖东煤矿、屏山清泉水业公司等。
奶牛业、青梅业是靖石乡的区域特色产业。
2000年,该乡依托屏山牧场(如右图)这一龙头企业,采取“一户农户、一栋牛棚、一座沼气池、一口鱼塘、五头奶牛、五亩牧草”的生态庄园模式,把奶牛产业作为全乡兴乡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至2006年末,全乡(主要集中于黄沙村)已发展奶牛饲养户860多户,饲养奶牛近4000头,种植饲草6000余亩,养殖户人均增收1.5万元。2006年,靖石乡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畜牧“百强乡镇”。
全乡种植青梅3500亩,主要分布于靖樟村沙塘岗、任头村、杨梅村,种植户人均增收120元。
靖石林业资源丰富,全乡有山地18万亩,是全县重点林业乡之一。
历史源流与社会人文在靖石的开发史中,黄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是最早迁徙到靖石的族群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
公元1204年,靖石黄姓肇居始祖黄万崇生于会昌富尾,乃黄峭山第10世孙,为黄峭山第十七子城公系。
城公,字维桃,峭山公第十七子,郑夫人第三子,生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官都司指挥使、延平府总兵。后迁居江西虔州石城(今石城县)为开基祖。下传黄中章—黄元(先?)刚—黄春—黄尚仁,至五世孙黄淑扬,转迁福建汀州上杭县瓦子街。黄淑扬生子黄冈,黄冈再传五子,二子黄元二郎(字钺,念yuè,即靖石肇居始祖黄万崇之祖父),又名黄钺,宋绍兴年间(1131至1134年)仕会昌县令,修会昌城,因迁会昌富尾,乃会昌肇居之祖。史有载“会昌古城墙始筑于南宋绍兴年间,时任县令黄钺,城墙东北三面阻水,围2里50步,高1丈5尺,南挖濠引水、建护城河。”生一子:黄觉。黄觉生六子,四子即黄万崇。
黄万崇携家自会昌境溯靖石河而上,至雩都乱石黄泥塘(今于都县靖石田东村)而居,乃于都靖石肇居之祖。解析靖石黄姓先祖迁徙定居选择原因,乃有以下几点:
1.此乃距今约800年前的南宋时期,各地蛮荒,莽林遍布,故濂江水路是出入这些地区惟一且最安全最方便之通道,故靖石先民迁徙多由会昌方向而来,黄氏先祖更是如此。至今靖石虽由于都辖治,但居民却多为会昌后裔、且乡音与会昌同而与于都大异,便是此原因。
2.其时靖石人烟稀少,原始森林遍布(至民国时期靖石河上仍有数以万计的大树,阔叶林连绵不绝,几人合抱的大樟树数不胜数),豺狼当道,虎豹横行,深山处绝不宜人居。而靖石四面环山,尤以龙山、龙王山(屏坑山)为浩大,而与龙山相向的黄泥塘背倚的山丘相对低狭,颇适人居。
3.自古客家人肇居均讲求风水,黄泥塘依山傍河,水源充足,农渔物产皆盛;背东向西,阳气充盈而又背倚仙岩——“饭甑山”,直面圣山——“龙王”;有朝山且视野开阔。
[黄氏此后繁衍生息,后裔有分迁至乱石老虎圩之地(今靖石镇靖樟村老虎圩),及之后亦有部分迁至乱石黄鳅形(即今靖石村中心、靖石圩驻地)。然由于男丁不盛,黄氏虽居靖石历约800年,历史最为悠久,却非靖石第一大姓,也非第二。]
与黄氏同一时期迁居靖石的余氏基本也按以上原则选择定居;此后,大概元朝时期钟姓迁入靖石,与黄余两氏族相对,居龙山山脚,后繁衍为靖石第二大姓;明朝朱元璋时期,刘氏由靖石北之于都本部迁入,背靠其来路而居,夹于黄氏与钟氏之中,因子嗣男丁繁盛,后繁衍为靖石第一大姓。
于都是红色革命老区。历史将会记住,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央红军九军团于靖石镇的渔翁埠条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
靖石,古称乱石,因境内多石而得名。后因取雅之意,更名为靖石。
全乡有黄钟刘余陈、叶曾古赖郭、汪戴雷蒙廖、肖付黎游等约二十个姓,几乎均呈一屋一姓的宗族聚居状态,属赣南客家聚居地,通行客家话,也分布有少数民族畲族——雷姓,已汉化。
历史上,由于地属客家聚居地,生存环境恶劣,先民都很注重以聚居来形成宗族力量,而当力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又注重让一部分人口向周边迁徙分居,以扩张势力范围。钟、刘为本乡两大种姓,是在此定居最早、扩张最为成功的两姓,其中钟姓又盛刘姓一筹,旧时宗族冲突时素有“上打叶曾古,下打刘汪郭”之称(意为“打遍天下无敌手”),主要分布于任头村、靖樟村,在此占绝大比重,也少部分布于黄沙村、杨梅村。由于分布于靖樟的钟姓坐拥靖石钨矿山口,造就了本乡首富出自于钟姓,资产达百万甚至千万人民币级别。而刘姓的大本营为田东村,也广泛分布于任头村、靖石村、靖樟村等,在旧社会时期是唯一可以与钟姓相抗衡的宗族,其中任头村为两姓直接交锋地带。
两姓均为大姓,在旧社会互为世仇,但同时由于争地也经常欺压其他小种姓。旧社会这里没有法,宗族就是法。
进入新社会后,阶级矛盾缓和,宗族关系趋于分散,从此人民安居乐业,而感恩于毛主席及新中国。在这片革命老区的人民心中,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将在老一辈人中永存,并将在新一代中还原。
本地信奉佛、道两教,佛主生,是希望,是信仰;道主死,是记忆,是安慰。
寨是建于山头的庙宇,属佛,供奉菩萨,主要有金鼎寨(原称饭甑寨)、乌山寨(雅称金印山)、屏山山顶的?寨(名称不易记,如右图所示);祠堂是建于宗族聚居区的用于办红白喜事的场所,一个宗族一般都有一个总祠堂,宗族内的大大小小的本家(家族)一般又会合建有自己家族的小祠堂。堂内一般无供奉,若有则一般为观音。本区特有的是家家户户厨房灶头均供奉有灶君,习惯称“灶君奶奶”,每逢初一、十五或节日均会或繁或简地从灶君奶奶开始“端(敬)新米”。此中风俗,即便家里煎果蔬,也要先盛一碗让灶君奶奶先尝,尔后家人才可吃。
本区人民具有勤劳俭朴、艰苦朴素的传统,民风淳朴,老一辈人在家长年劳作不停歇,新一代在外打工挣钱意坚忍,还不断向外输送人才,其中90年代以来靖石村的黄屋一个屋便出了十几个大学生(本科)。
近年来,靖石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对外形象明显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奶牛的主产区、青梅果业的优势区,旅游线上的明珠”。
当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比如,本区的钨、煤等矿产几乎已开采殆尽;河中鱼虾绝迹、水土流失、森林破坏严重……本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宝库——屏山牧场原始森林,于21世纪初承包给黄沙村一古姓村民,在私利的诱惑下,这片积蓄了上千年的原始森林很快便面目全非,毁于一旦。天然林库遭毁,直接影响了靖石河的水资源。进入21世纪后,靖石河几乎每年一泛,冲毁河道两边良田无数,而每至冬季,从中游始河道又几尽干涸。
危机意寓转机。靖石城镇化的加速,加快整合全乡的边缘人口向靖石村黄鳅形迁徙定居,一方面还原边区自然生态,另一方面降低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增强城镇的人口累积效应,扩大经济(市场)、文化中心地位的地区辐射功能,加快乡镇发展。
旅游资源靖石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
屏山——于都县第一高山,海拔1312米,上有50000亩“江西第一、江南第二”的高山草原,下有屏山原始森林自然景观(黄沙村,西北),为于都县旅游胜地;
金鼎寨奇山异石(因形如饭甑,又名饭甑山,如左图所示,为饭甑山鸟瞰图,其下为田东村,远方山脉为龙王山)(田东村,北);
猪鼻石迳石洞(杨梅村,西南);
大塘岗青梅经济走廊(靖樟村,正北);
渔翁电站及库区风景(渔翁村,东南);,葫芦寨、老鹰嘴、神龟岩、观云亭、三指峰等。
为整合旅游资源,该乡编制了旅游发展长远规划,与市黄金旅游线对接,纳入全市大旅游发展战略,现已开通了靖石绿色生态一日游,旅游人群日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