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自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郭自兴杀四门

在关山镇,如今留在老百姓脑袋里关于刀客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就是大约在100年前,在如今已经荒废的穿过官道刘村的官道上发生的一件刀客抢劫案,刀客们抢了一个过路的富商,却没有发现藏在马车底层的大量银钱,最后银子被两个一大早出门拾粪的贫农捡了去,从此发家当了地主。另一件就是在《关山镇志》里记载的“郭自兴杀四门”。

郭自兴,关山镇西界坊村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在民国时期当过民政厅厅长,陕西省参议员等职,一生与于右任、胡景翼等人关系密切。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10月20日西安的革命党人也举兵响应。临潼县革命党人郭希仁、曹印侯、刘蔼如也在渭北招兵买马,22日郭希仁在油槐曹杨村起义,率众光复临潼。当时驻关山的县丞署人员即作鸟兽散,关山随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此时散居关山的一伙“刀客”乘机而起,明火执仗,抢劫行凶,拉群众的牛,绑客商的票,敲诈勒索。

“刀客”在关山趁火打劫的消息传到临潼、西安后,郭自兴奉命于1912年4月初回到关山,他传鸡毛信于各村,动员各村丁壮数百人,大家手执土枪、刀、矛等,分兵两路从东门和北门进入关山城,逮住当地有名的刀客粘眼老常、李老四、刘春成等4人,推到城门杀了示众。此事件以后,当地匪徒、歹人一时震服,地方秩序为之一宁。群众将这件事称做“郭自兴杀四门”。

其实在关山群众中至今佩服的刀客要数阎良区武屯镇房村的李虎臣。

刀客与辛亥革命

李虎臣就是有名的“二虎守长安”中的“二虎”之一,是辛亥革命以后陕西军界的风云人物之一。势力最兴盛时曾经是带军10万的大将军。但提起他,家乡的群众异口同声地说他可是一个真正的刀客。

《阎良史话》中说,辛亥革命爆发后,李虎臣跑到西安投奔了“革命军”,但革命后军队内部的一些不良作风及革命后一切照旧和劳动人民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变引起了他的不满,他带了一杆快枪,骑了一匹快马回到阎良,交结张风鸣、南成祥、张明轩、丁增华等一批绿林义士,组成“渭北刀客”,独树旗帜,杀官兵替天行道,打财主杀富济贫。1912年9月,渭北刀客在官道刘村伏击了一队官兵,缴获许多枪支弹药。从此发展越来越大,“渭北刀客”在李虎臣的带领下逐渐由一帮江湖义士变为在当时陕西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

在刀客参加革命中,胡景翼不能不提。胡景翼,陕西富平人,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成员,是清末陕西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借鉴当时南方革命党人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经验后,胡景翼认为应当争取陕西的会党和刀客参加革命。《富平文史资料》中说“辛亥革命,同盟会陕西发动者,如井勿幕、胡景翼并喜侠好义而通刀客,信知中之勇为者能为革命增添实力,只要以革命道义相喻,必携刀从之”。在多方努力后,胡景翼结交了当时许多有名的刀客,如“飞龙”严孝全、“黑脊背”王守身等,向他们宣传同盟会的主张,讲解革命的道理,把他们引上革命的道路。后来这些人大都在反清起义中参加了起义队伍,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胡景翼在药王山起义时所编的三个营里,营长都是刀客。后来不少刀客成为革命军的将领,其中严孝全、马正德等人都为革命壮烈牺牲。

如今的渭北平原,刀客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许多年轻人提起刀客都笑着告诉记者,那只是电视里的故事,曾经贫瘠的土地,也变成了一片片果香四飘的沃土,渭北的苹果出口到了国外,关山镇的甜瓜种植也达到了30000多亩。在村民王桂芬家,我们看到了一把曾经伴随刀客走南闯北、如今已锈迹斑斑的关山刀。这把刀是老太爷留下来的,传到她已经是第四代了,家里的祖辈把它当宝贝一样传。记者猜想关于这把刀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故事,但现在后辈已经讲不出什么了。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10月20日武昌首义后,10月20日张风等人在西安举兵响应,西安迅速光复。西安起义时,临潼县革命党人郭希仁、曹印侯、刘蔼如正在渭北招兵准备其事。听到西安起义消息后,22日下午郭希仁立即在油槐的曹杨村汇集已联络好的团勇百余人,拿着刀矛连夜度过黄河,翻越县城墙直扑县衙,县令培成逃跑,临潼县光复。 耳闻西京城,临潼县光复的消息后,驻关山的县丞署人员即鸟兽散。关山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时,关山镇南街的戴殿掌招团勇十余人,打着复汉的旗号驻进丞署衙门,维持社会秩序。后由于得不到上级承认,一两月即散伙,关山又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此时散居关山的一伙“刀客”乘机而起,明火执仗,抢劫行凶,拉群众的牛,绑客商的票,敲诈勒索,百姓不得安生。

“刀客”是清朝晚期关中东部渭河北岸的一批特殊人物,主要是一伙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随身携带一把“关山刀子”作为防身和格斗的武器,群众称为“刀客”。关山刀子约长1米,宽不到米,刀背剑首,能砍能刺,极为锋利。系关山镇城内铁匠锻造。“刀客”最初形成于以关山为中心的蒲、富、临、渭四县交汇处,以后发展到东府同、朝为一带。这些“刀客”逛庙会,走赌场,输打赢要;当保镖,贩私盐,闯关卡,蔑视官府;打抱不平,打击豪富,行侠仗义。也有的拦路抢劫、破门入户。一些行侠仗义、富于反抗精神者,在辛亥革命前后参加了当时的革命;另一些人缺乏政治头脑,容易被人利用,其中有些人杀人越货,行同土匪。关山在清道光年间,就有著名“刀客”张宝、吴赖、刘四娃等。群众口传“张宝、吴赖、刘四娃,一人能挡百匹马”。清末关山有名的“刀客”有刘春成,李垛落、粘眼老常,李老四等。这些人平时横行乡里,辛亥革命后趁火打劫。

西安光复后,为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安定社会秩序,当时的陕西都督张凤通电全省“各地如有乱民匪徒趁火打劫者,即行就地正法,格杀勿论”。

本镇西界坊村郭自兴先生,名青,清末生员,辛亥前在临潼县横渠书院任山长,与本县郭希仁、曹印侯、刘蔼如,蒲城县井勿幕、富平县胡僧等相友善,并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前,曹印侯等到临潼渭河北组织团勇准备起义,郭自兴亦回到关山进行活动。10月22日西安起义后,曹印侯等召集油槐团勇连夜渡何光复临潼。以后为了支持在潼关对抗清军的民军,曹印侯等组织敢死队。郭自兴亲自率领在关山召集的一百余名群众到临潼参加敢死队,其中有西界坊木匠郭法成有侠气、通武术、亦报名投军。因见军中缺少武器,便把撅把钉上铡刀做成大刀。郭自兴引郭法见曹印侯,并在曹前舞此特制大刀。曹印侯大喜,即大量仿造,成为曹印侯敢死队的主要武器。为此群众称曹印侯的敢死队为“铡刀队”。当时流传的歌谣:“曹印侯是楞娃,扛的铡刀钉撅把”。“铡刀队”在1911年12月7日大败清军的凤翔县柳林铺战役中,大显神威。

“刀客”在关山趁火打劫的消息传到临潼、西安后,郭自兴奉命于1912年4月初回到关山,与关山原任总联头戴捷三、联头傅品、梁干丞等密议后,传鸡毛信于个村。四月初的一天,个村丁壮数百人。手执土枪、刀、矛、铁叉等集结到青寺村清凉寺内,郭自兴、戴捷三动员后,兵分两路从东门和北门进关山城。当天关山有集会,赶集人听说捉刀客,纷纷自动参加。从北门进城的队伍首先碰见粘眼老常,群众刀叉相加,将其当场击毙。李老四从家中被搜出后被绑缚在西门外一棵槐树上被乱刀矛戳死。队伍又赶到官道刘村将刘春成捉住,拉到关山城东门外斩首。当天下午南樊村群众又押来一刀客,斩首于南门外。至此四城门连斩四匪。事后群众称这为“郭自兴杀四门”。这次事件后,当地匪徒、歹人一时慑服,地方秩序为之一宁。

郭自兴杀四门后,名声远扬,张凤等深叹郭自兴一介书生而有此胆略,即调省晋见并授予甘全7县知事之职。此后郭历任三原、富平县长。积极参加护国、护法、靖国军战争。民国15年于右任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兼陕西省政府主席时,郭自兴任民政厅厅长。以后任杨虎城高级参议、陕西省参议员等。一生与于右仁、胡景翼、刘守中等人关系最为密切。郭自兴热爱家乡,老年后每年必返故里少住。积极支持郭宇晴等筹办四维中学,多年支持地方正直士绅与秦宋臣等恶霸势力作斗争。民国34年郭松茂在兰州被国民党逮捕后,郭自兴多方营救使其出狱。郭自兴对长子郭则沉言建国前从事民主运动也多方支持。建国后于1953年病势故里西界坊村,终年80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