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文学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大众化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文学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大众化之

作者:郭国昌

ISBN:10位[7807421878]13位[978780742187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出版日期:2006-12

定价:¥26.80元

内容提要《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本卷是其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大众化之争”分册,具体包括了:战争规范下的“文学大众化”建构、“集团艺术”的现实鼓动性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绪论大众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争

第一章启蒙浪潮中的“文学民众化”探索

一、“新民”与“文学民众化”论争的初始化

二、新旧对峙中的“文学民众化”构想

三、小结:“文学民众化”之争的启蒙性

第二章革命激荡下的“文学大众化”诉求

一、“文学大众化”论争的发生契机

二、“文学大众化”论争的演化动力

三、大众化:以“组织大众”为目的

四、小结:作为“文学上的新世纪”的“文学大众化”论争

第三章政治对抗中的“文学大众化”论辩

一、从单一到多元:论辩过程述描

二、说话人:意识形态的规范

三、受话人:文化的过滤与政治的提升

四、文本:民间化与新型化的互补

五、小结:超越中的延续

第四章战争规范下的“文学大众化”建构

一、大众化:以抗战为中心

二、解放区的单向性阐释

三、国统区的多样化探讨

四、小结:大众话语理论体系建构的艰难选择

第五章浪漫激情中的“新民歌”之争

一、“新民歌”运动的政治文化语境

二、面向政治:作家的“新民歌”观

三、偏离真实:大众的“新民歌”观

四、小结:民间性的偏失

第六章意识形态性的凸现——“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政治化特征

一、小引:政治化的必然性

二、文学社团的次级政治文化性

三、“集团艺术”的现实鼓动性

四、文艺奖金的规范引导性

第七章大众需求的现实性规约——“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民间化特征

一、小引:民间化的必要性

二、新诗的歌谣化

三、小说的通俗化

四、民间戏曲的再创造

结语“文学大众化”论争的历史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编辑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