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宅之宝
镇宅之宝——泰山石敢当
上古之时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崇拜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种崇拜,而泰山作为黄帝登仙之处更具有神秘的力量,所以连泰山的石头都是天下无敌的。泰山石敢当是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是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处繁华闹市区的天水市民俗博物馆——南宅子槐荫院内西南角就有一块泰山石敢当石碑。2004年在维护修建古民居——南宅子的时候从槐荫院内西南角地下一米深的地方挖出,由此得知这是南宅子的镇宅之石。此碑为青白石,通高90厘米,宽26厘米,碑呈“圭”形,方形底座。正面阴刻楷书“泰山石敢当”五字。碑边沿有一道阴刻线,无落款,年代不详。从石碑的颜色、完残程度和雕刻可以想像它有一定的年头,虽边缘有点残缺,但整体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石敢当”一词在汉代已经出现。西汉史游《急就篇》写道:“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石敢当”之语,应释为灵石可抵挡一切。为何后来的“石敢当”之上又冠以“泰山”二字呢?据傅斯年图书馆珍藏善本图籍书目数据库记载,在宋金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泰山石敢当”的石刻。石敢当前加泰山,泰山之泰字,古为“太”,也就是“大”。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开始在房基下埋大石以镇宅辟邪。那时的人们将石碣或石人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平安,吉祥。
“泰山石敢当”美丽的传说在泰山周边和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版本流传:有神医版、唐王版、女娲版、姜子牙版、五代将军版、玄宗版、广东版等。其中有一则最为动人:传说泰山有个姓石名敢当的人,很勇敢,好打抱不平。有一次,泰安有家闺女被妖气缠身,病得很重,闺女父母找石敢当想办法。石敢当准备十二个童男童女,男的一人一个鼓,女的一人一面锣。还准备了一盆油,点燃后用锅盖住。天黑后,妖怪来了,石敢当踢翻了锅,灯光一亮,十二个童男童女一齐敲锣打鼓,妖怪朝南方跑了,跑到福建又去害人。当石敢当赶到福建,妖怪又逃到东北。石敢当想:全国这么大,我一个人跑不过来。反正泰山石头很多,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怪,就将它放在谁家墙上,那妖就跑了。以后就传开了,说妖怪怕石敢当。所以在盖房子、垒墙时,将刻好的“泰山石敢当”嵌在墙上,就可以辟邪。“泰山石敢当”石碑成为镇宅之宝。
除了众多美丽的传说之外,石敢当习俗还具有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造型呈现多样化,各地都有独创的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泰山石敢当”。不同的地方石敢当样式不同,有浅浮雕,有圆雕,为加强石敢当的法力,也常在石敢当上刻符箓八卦,狮头或剑狮,以示石敢当伏妖降魔、止风押煞、祈福之法力。
泰山石敢当不但是民间性的草根崇拜,某种程度上“泰山石敢当”获得了官方的认同、众所周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舍奠基,奠基石均来自泰山。“泰山石敢当”习俗已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在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通源寺挖掘出土了一块“泰山石敢当”,这是块青色长方形石头,长约三尺有余,重约二百多斤,石之正面似有打磨痕迹,正中楷体阴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字迹清晰可辨,庄重苍劲,似有颜体之风格,可视作书法之上品,但石上未刻上下款,不知其产生的年代和书法作者姓名,甚为遗憾。
无论古今,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平安吉祥,然而,由于自然和社区环境的复杂多样性,总有一些住宅处在不那么“安全”的环境当中,如面对破山、屋角、道路直冲、巷口、桥梁等。为了消除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不安因素,以祈家门平安,堪舆学提出使用“辟邪物”或“化煞工具”应对“恶劣”环境。
此通“泰山石敢当”碑,体现了南宅子主人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也体现天水地区民俗文化——石文化在当时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