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量
严格意义上说,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骨矿物质(钙、磷等)和骨基质(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等)]含量。
现在很多人用骨量来形容和表示骨骼,特别是四肢骨骼的粗细。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的骨量来看,无论对任何脊椎动物,也无论他们是老还是少,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骨量代表它们骨骼健康的情况。
对人而言,今天我们已经发现,骨量同遗传、营养、运动、日照、保健都有关系。对藏獒的幼子而言,我认为骨量的概念应该对应上述概念;换言之,骨量不能作为骨骼,特别是四肢骨骼粗壮程度的代名词,而应坚固其本意
另一方面,通常意义上,四肢能够比较粗大的狗,它的骨骼发育相对是好的,因此“误用”到也无碍判断骨骼发育情况;但对有些情况,比如:骨发育过程中的病变,或空腔等现象,特别是,老年脊椎动物,它们骨量减少不等同于骨骼变细!骨量的本义才能正确诠释出骨骼的实际问题。
骨骼的强度与骨量的关系:
人体骨骼 的强度与骨量 的多少密切相关.
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期骨钙 的含量是 不同 的. 出生时,全身钙含量仅为25克,成人体内钙含量可达12百克,30岁左右人 的骨量达到 一生中 的高峰,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平均丢失骨量3%~5%,妇女骨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 的30%~40%,男性丢失20%~30%. 因此峰值骨量就比如同人体内 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 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 的骨量就越多. 峰值骨量 的多少主要是 由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决定 的. 儿童生长期与妇女怀孕哺乳期钙 的足量供应,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烟.饮酒等),加强负重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银行” 的骨量储备.
人到老年,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各种激素分泌减少,骨代谢紊乱,吸收 的钙不能补偿排泄 的钙,体内就处于负钙平衡状态. 这时候为保证生理功能 的正常发挥,体内主管钙代谢 的系统就会动用骨库中 的钙来维持血钙 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