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发
刘喜发简介
刘喜发,男,1961年4月生,黑龙江省伊春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
刘喜发1982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政治学分委会委员、吉林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教授;1996年被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聘为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政治试卷命题专家组专家。2000年参加南京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入选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现为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南京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南京市社科联委员,南京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长,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党史与党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抗日战争史、毛泽东思想史论、执政党建设等研究领域造诣很深,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社会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50余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其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关于皖南事变发生原因与新四军失败的责任、关于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其中《试论皖南新四军失败的责任问题》,1995年获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盟友与对手--抗战胜利前后的三国四方关系》一书,1998年获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之我见》,2001年获南京市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八五"社科规划项目《建国初民族资产阶级与当代私营企业主之比较研究》、吉林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吉林省跨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青年项目《青年知识分子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课题《关于江苏省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以及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强化动力机制,创新社区党建》(2004年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2004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南京市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等研究工作。
1994年被评为吉林大学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遴选为吉林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9年被评为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三三三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3年和2005年两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2007年辈评选为南京市第五批中青年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