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严济慈为档案馆题字

馆况概述[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58年建校起即设有综合档案室。根据国家教委“六号令”(1989年)要求,1992年12月成立档案馆,处级建制[1]。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1995年5月20日,档案馆通过由中科院办公厅委托安徽省档案局组织的专家考评,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2]。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郭树银、局长毛福民分别于2000年4月、2002年8月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检查档案工作,对校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开发工作表示满意[3]。

丁毅信自1998年任该馆馆长[6]。馆内设文书档案部、教学档案部、科技档案部、管理利用部、信息编研部。2009年,员工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馆舍位于校西区图书馆楼14-15层,共有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使用面积1040平方米。 档案馆统一管理全校各类档案,馆藏始于1958年,到2008年止,档案近15万卷(件)。主要有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外事、基建、出版物、声像、人物等门类。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校领导、科学家手稿,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乔石、聂荣臻、方毅、张劲夫、严济慈等题词。郭沫若、严济慈、赵忠尧、钱临照等工作、生活用品的实物档案尤为珍贵[1]。

近年工作1、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依据《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分为教学、科研、党群、行政、外事、基建、人物、财会、出版物、声像、仪器设备、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实物、寄存档案等14类。档案产生的部门、单位是档案工作的源头,各单位的支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兼职档案员认真负责的工作,保证了各门类档案及时完整的归档。档案工作程序繁杂,单调重复,要求档案人员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档案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各类标准,保证案卷质量。根据国家要求,为“简化整理,深化检索,方便利用”,2002年起将党群、行政、外事等类档案由“卷”改“件”。案卷封面、目录由原来的手工抄写全部改为计算机著录。除校内正常收集外,工作人员还多次到北京等地征集档案资料和照片,丰富了馆藏。2000年,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档案全宗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同年,原属校园建设和管理处的基建档案分室也并入。至2004年,馆藏已由 1998年的近3万余卷增为6万余卷、3万余件,馆藏大幅增加。2004年共收集、整理各类档案2.2万余卷(件)[3]。2、 档案管理利用工作2004年6月,根据机构改革情况对各单位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和兼职档案员作了调整。修订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管理办法》和教学、基建等类档案管理办法,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编写、修订了校档案实体分类主表和业务建设规范。

为方便检索利用,将所有馆藏历史照片重新整理,扫描近万张存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利用和借阅服务。每年办理历届毕业生出国中英文成绩单800余人次,出具各类档案证明600余人次。调资、提职、展览、编研等档案查阅量大。组织全馆做好全校本科生学历证书登记并上报省教育厅。3、档案信息编研工作2002年,档案馆自行开发研制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学校节省一笔资金,许多高校都是立项。自行研制本科生学籍查询、学位论文检索系统,被学校主页“信息查询”等采用。“科大逸事”等信息被各大网站引用。档案馆主页2000年11月发布,已有13万余人次访问。编写出版《中国科技大学四十周年大事记》、《科大简史》和《中国科大逸事》等著作。发表校史、档案研究论文若干篇。4、筹办校史馆和校史展览工作2000年夏,组织复原并陈列我国第一台加速器——70万伏质子静电加速器。同年9月承办建成赵忠尧纪念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分别题词。

2001年9月20日,由我馆承办的“校史人物纪念展”隆重揭幕,展出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360余幅图片和实物档案。

2003年5月起筹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同年9月20日开放,展出各类图片、史料、实物600余件,经常开放。5、校区建设工程档案工作2000年基建档案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后,经过几年努力,原基建处积压的3000余卷档案已全部整理完毕。2003年3月至9月,对积存20余年的校区一期工程档案规范整理,共整理52个子项目1608卷,另向合肥市城建档案馆移交37个工程档案共937卷。2003年12月1日,该工程档案通过国家验收。2004年9月起,集中整理“985”工程理化中心、“东活”、“西活”等工程档案,并全部通过中国科学院预验收。

服务指南服务范围提供利用全校形成的党群、行政、外事、教学、科研、基建综合、产品综合、声像和实物档案[4];

提供利用1995年前的财会档案;

出国学生档案寄存;

中英文成绩单办理;

网络信息发布等。服务方式提供档案原件阅览、出借;提供档案复制件;

编写校史、沿革;制发档案证明,函复外借查询;

开展电话查询服务;举办珍贵档案陈列、专题档案展览和名人纪念馆;

网上查询等。

需要完善1、档案分室要定期向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

2、积极做好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丰富馆藏。

专兼职档案人员要以高度责任感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有档必归。不因个别人员退休、岗位变动交来多年积压的档案,而使档案馆插卷累积,给档案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3、认真执行档案安全责任制,全力保障档案载体安全。

严格库房管理,做好档案库房“防光、防尘、防火、防霉、防虫、防盗、防高温、防高湿”等“八防”工作。而档案库房位于西区图书馆楼顶层,给档案工作带来困难,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4、完善档案管理系统,为文档一体化做好准备。

加强馆内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不断充实案数据库,逐步实现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要将文档一体化纳入学校电子校务系统建设,逐步做好电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