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地柽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主要特征大灌木或乔木状,高2-4(-7)米,杆粗壮,树皮紫褐色,木质化当年生枝灰紫色或淡红棕色;枝光滑,偶微具糙毛,具不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叶卵形,长1-1.5毫米,宽0.5-1毫米,急尖,内弯,几半抱茎,基部钝,稍下延。总状花序长5 -15厘米,宽2-4毫米,生于当年生枝顶,集成开展的大型圆锥花序;苞片披针形,急尖成钻状,基部扩展,长1.7-2毫米,与花萼(包括花梗)几相等或比花萼长;花梗长0.5-0.7毫米;花萼长约l毫米,萼片5 ,近圆形,钝,边缘膜质半透明,近全缘,长达0.75 毫米;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长约1.5毫米,比花萼长一半多,钝,直出或靠合,上部边缘向内弯,背部向外隆起,深红色或紫红色,花后部分脱落;花盘小,薄膜质,5裂,裂片逐渐变为宽的花丝基部;雄蕊5 ,伸出花冠之外,亦常与花冠等长,花丝基部具退化的蜜腺组织,花药有短尖头;花柱3 ,长圆状棍棒形。蒴果长5-6毫米,高出花萼5-6倍。花期6-9月。

生境分布产新疆、甘肃(河西)、青海(柴达木)和内蒙古(西部到噔口一带)。生长于荒漠地区盐碱化土质沙漠,沙丘边缘,河湖沿岸等地。苏联(中亚)、伊朗、阿富汗、蒙古也有分布。本种能耐盐碱。[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