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昭
[1]

[4]足利义昭(1537年12月5日—1597年10月9日)是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将军。
足利义昭为前任将军足利义辉之弟。足利义昭年轻时曾入佛门,足利义辉死后,被细川藤孝等拥立为将军而还俗。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朝仓义景等大名处以求复兴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于1568年进入京都而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
但是之后织田信长便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为,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谦信、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室町幕府就此灭亡。但是足利义昭的征夷大将军身份一直到1588年才取消。
足利义昭被流放之后前往投奔毛利辉元,之后投靠丰臣秀吉;而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也曾经求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以建立幕府,但为足利义昭拒绝。足利义昭于1597年过世。
足利义昭 Ashikaga Yoshiaki (1537.11.3~1597.8.28)

室町幕府第十五代(最后一代)将军。义晴的次子,母亲是前関白近卫尚通之女庆寿院。
天文十一年(1542年)被関白近卫稙家收为养子,同年入奈良兴福寺一乗院出家,取名覚庆,拜门迹覚誉为师。覚誉倾一生所学悉心传授,期望覚庆能承门迹的衣钵。永禄5年(1562年)师傅覚誉去世,覚庆继任一乗院门迹①。
永禄八年(1565年)5月19日覚庆的兄长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遭暗杀,义辉的堂兄义栄在三好三人众②和松永久秀拥立下占据了将军之位,对于义栄而言,义辉亲弟弟覚庆的存在显然是一种无形的威胁。当覚庆的弟弟鹿苑院院主周暠被谋杀后,覚庆便意识到自己将成为下一个被暗杀的对象。兴福寺僧兵们的中立态度,使覚庆毫无依靠,而义栄这边则为了防止覚庆逃走,派人监视一乗院。
就在覚庆山穷水尽,等着受死的时候,前将军义辉的旧臣细川藤孝向他伸出了援救之手。覚庆在藤孝精心的安排下逃离一乗院,藏身在近江六角义贤的部下甲贺和田惟政家中。在那里,覚庆向越後上杉氏、甲斐武田氏、萨摩岛津氏等分别送出了请求援助的书信,并号召各地的势力支持自己成为下届将军。此后,诸侯们的使者常有往来,但通往山间和田城的道路狭窄,交通十分的不便,所以永禄八年(1565年)11月覚庆移居到琵琶湖畔的矢岛城。
永禄九年(1566年)2月覚庆还俗,改名为义秋。4月任从五位下左马头,坐上征夷大将军的位子看来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然而义秋等了很久也不见有能够协助他上洛的大名出现。心急火燎的义秋于是要求织田信长出兵,可这时的信长正与邻国的斎藤义龙处于胶合状态,根本没有可分的时间和兵力来上洛。早已察觉义秋行动的三好三人众乘机与六角义贤的儿子义治勾结,于8月3日进军近江坂本城。由于六角氏的背叛,近江变得异常的危险。8月29日义秋渡过琵琶湖,往武田氏的领国若狭而去。
若狭守护武田义统早先娶了义秋的妹妹为妻,是义秋的妹夫,本来对义秋的事情倒还尽力,但不巧的是若狭国内正值动乱,义统自身与儿子元次之间的矛盾还无法妥协,对义秋上洛之事便更是力不从心了。无奈之下,义秋又转而向越後的上杉辉虎送交书信,催促其上洛,但辉虎与领国甲斐间的争执又使其无法从容上洛。
永禄九年(1566年)9月8日义秋一行移居越前金崎城,前往投靠朝仓义景。之后直接进入朝仓的本拠地一乗谷城,期间义秋再次催促上杉辉虎上洛,辉虎却纹丝未动。而此时尾张的织田信长与美浓斎藤氏已经差不多进入了决战的状态。
永禄十年(1567年)12月义秋移居朝仓氏一乗谷城的安养寺。义景将其改建为义秋的御所,连日举办宴席盛情款待,丝毫没有着急上洛的样子。实际上义景正为越前的一向一揆③烦恼,同样也无力上洛。
永禄十一年(1568年)2月义栄就任第十四代征夷大将军。
同年4月15日义秋元服,改名为义昭。6月义景的嫡子亡故,之后义景一直意志消沉,再也没有了上洛的心思。而另一方的织田信长在永禄十年(1567年)击溃了美浓斎藤氏之后,将本拠地迁往岐阜城,并且爽快地对义昭的上洛要求作出了承诺,于是义昭便准备动身前往美浓。
永禄十一年(1568年)7月13日义昭一行向信长的本拠地岐阜城出发,途中顺道去了一下浅井氏居城近江小谷城,25日义昭终于到达岐阜城,居住于立政寺内。信长与近江的各大名、豪族进行交涉,呼吁大家就将军上洛之事给予合作,其中唯独和三好三人众有所往来的観音寺城六角承祯对此事予以拒绝。9月7日信长在上洛的途中,攻落了反抗信长的観音寺城,六角承祯、义治逃往伊贺国。平定了近江后的信长将义昭迎往近江桑実寺。得知六角氏败走的消息后,三好三人众逃出了京都,此后义昭一路无事,顺利前往京都。9月26日义昭与信长进入京都。逃离京都的三好三人众想在摂津继续拥立义栄与义昭、信长对立,不料义栄却在9月死于富田。迫于信长的威望,原本与三好三人众就有不和的松永久秀、三好义継向信长提出降服请求。信长完全控制了近畿地方,10月18日足利义昭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的宝座,同时还就任参议、左近卫権中将之职,居所在京都本圀寺内。
永禄十二年(1569年)1月15日,三好长逸和斎藤龙兴突袭本圀寺,一度包围了足利义昭,后幸有织田信长前来解围。4月14日义昭搬入了信长为他建造的二条御所。同年6月就任権大纳言。但是,幕府开立后并不能按义昭先前的意愿来运作,立在他前面的障壁就是他得以上洛的功劳者--织田信长。就在义昭刚要行使将军的权利时,信长提出《殿中御掟》和《异见十七条》以束缚义昭的一切行动。义昭表面上和信长站在一起,私下里却秘密联系武田信玄、三好三人众、浅井长政、朝仓孝景、石山本愿寺顕如与比叡山延暦寺等反信长势力,构成信长包围网策划推翻信长。
天正元年(1573年)4月武田信玄在义昭的授意下动身上洛,义昭则同时对信长举兵,笼城二条御所。但是信长军军势之强,是义昭根本无法抵挡的。在正亲町天皇的出面调停下,义昭与信长暂时和睦,可是两者间的决裂就此注定。5月武田信玄在上洛途中病死,对此一无所知的义昭7月3日再次于治槙嶋城举兵攻打信长军。仅过了半个月槙嶋城城落,义昭2岁的儿子义寻(后改名为高山)被送往信长处做人质,义昭本人也被信长追放,持续了235年的足利室町幕府宣告灭亡。
7月21日,义昭在离开槇岛城后,与少数幕臣及女官经山城枇杷庄、津田,到达了三好义継的居城若江城。其一行途中遭一揆④的袭击,为逃命将所携祖传宝物弃舍了一地,义昭也因此被嘲讽为“贫乏公方”。
虽然室町幕府已经灭亡,足利义昭却不愿就此善罢甘休,他要重新上洛。于是义昭马上联洛毛利元就请求援助。但是毛利元就并没有要与信长为敌的意向,他只是派遣了安国寺恵琼,去充当信长与义昭之间的和平交涉调解者。11月9日,在信长的使者木下秀吉与恵琼进行和平交涉期间,义昭由若江城移往和泉的堺。后来信长倒是对义昭回归京都之事作出了承诺,义昭却得寸进尺向信长提出归还人质的要求,结果交涉破裂。之后义昭向恵琼表达了想去毛利氏领国的希望,但被恵琼拒绝。原因很简单,如果接受了义昭的投靠,毛利氏必将引来杀身之祸。
于是义昭从堺乘船,先前往汤川氏的纪伊国,暂住在由良城的兴国寺内。之后又去汤川安芸守的居城泊城逗留。天正二年(1574年)1月16日义昭要求六角承祯为其归洛提供协助,4月14日又向岛津义久提出帮助其归洛的要求。在此后的2年内,义昭不断向各地大名提出推翻信长的要求,但都没有得到回音。天正四年(1576年)2月8日,无法再麻木下去的义昭动身前往毛利氏支配下的备後鞆。义昭向鞆的移动,使一直保持中立的毛利氏迫不得已摆出了反信长的姿态。同年11月本愿寺顕如、吉川元春应义昭的要求举兵上洛。信长由此找到了进攻毛利氏的借口,命羽柴秀吉、明智光秀征伐中国。经过一进一退反反复复的征战,信长势力一步一步地向中国扩张。天正六年(1578年)3月13日上杉谦信死去、天正八年(1580年)3月5日本愿寺顕如向信长投降、天正十年(1582年)3月武田胜頼自害武田氏灭亡,义昭所有依赖的势力相继消退。如此一来,信长当前的敌人就只剩下毛利氏了。同年6月2日,正当信长开始着手亲自对毛利氏的攻击时,却因为明智光秀的谋叛而丧命于京都本愿寺之中。
义昭得知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后,便将归洛的希望寄托在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等实力者的身上。不想柴田胜家与秀吉又发生对抗。一心想归京的义昭最终选择了柴田胜家,同时还劝说毛利氏援助胜家。但是一场賎岳合战,胜家被秀吉所灭,义昭的归洛之事似乎又变得遥遥无期了。
与徳川家康和睦后成为天下人的秀吉,以获得征夷大将军的位子为条件,提出了做义昭养子的要求,但遭义昭的拒绝。不过后来义昭在尽力为秀吉与岛津氏之间讲和的时候,对秀吉的印象又有所改善。就这样天正十五年(1587年)义昭在秀吉的应允下获得了山城槇岛城周围的1万石封地,持续了15年的归京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天正十六年(1588年)1月13日义昭出家,道号昌山。同日昌山在秀吉的陪同下进宫晋谒天皇,获得准三后的待遇。之后秀吉还在大坂为昌山建造新的宅邸,以取代对信长举兵时所用的槇岛城私邸。
文禄元年(1592年)昌山随秀吉出征肥前名护屋。此后放弃了“征夷大将军”称号的昌山随秀吉转战各地,更成为武家之栋梁,不过昌山是否参加举国的出征朝鲜就不得而知了。
庆长二年(1597年)8月28日昌山因肿疮之病死于大坂,享年61岁。法号霊阳院昌山道久。葬礼在足利氏的菩提寺京都等持院举行。
献上一首足利义昭的汉诗,此诗表达他一生无尽的哀愁:
落魄江湖暗结愁,
孤舟一夜思悠悠。
天公亦怜吾生否?
月白芦花浅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