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酥切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楚酥切玛”的礼俗导读:

每逢喜庆年节之时,只要去藏族朋友家,进门时主人在敬献青稞酒之前,总会捧出一个像斗样的盒,里面分两个格,一边装着炒熟的麦子,一边装着糌粑,装得满满的,上面还插有麦穗和画着花或粘着彩色酥油花的孜珠(像内地古时令箭似的牌牌)等东西,藏话叫“楚酥切玛”,译成汉语有叫酥糕彩斗盒的,也有人叫丰收吉祥斗或就叫吉祥斗。

有人说,实际意义上的切玛是斗里一侧装的东西,那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的,因为切玛一般是装在斗里面的,所以叫法上就“合二为一”了。

在西藏,节庆时用切玛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形成的?它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在一些宗教典籍中我们能找出它的蛛丝马迹。

1300多年前,本教在西藏盛行时期就有使用切玛的习俗,那时过年过节、迎送宾客时用;在祀神、招福招运(用法术招财招宝或招好运的行为)、寺庙庆祝大典和喇嘛念经等作为供品时用;也是信教群众烧香祀神供佛的必需品。即使是现在,群众转山拜佛时,肩上搭着的褡裢里一头装着切玛,另一头装着混合好的青稞、麦子、大米等粮食,每到煨桑处先把松树技叶和青冈技叶点燃,抓一把口袋里的粮食向上挥撒3次,以敬天地神,然后撒些切玛在火上以供神佛。

藏区为什么盛行切玛呢?切玛象征着农业的丰收。自古以来,西藏就以农牧业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纯农业区、纯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几种类型。人们认为糌粑是农业的精华,酥油是牧业的精华,切玛则是两种精华的结合。切玛标志着过去一年的平平安安、农牧业收成好,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如今的藏族人家,户户都备有丰收吉祥斗,过藏历年时,家家都把做好的切玛装好,再插上孜珠、麦穗和鸡冠花。初一早上,全家人洗漱完毕,穿上节日盛装,按辈序就坐。主妇手捧吉祥斗恭恭敬敬地走到长辈跟前说“扎西德勒”,对方抓几粒麦子边向上撒边祝福说:“扎西德勒!美满幸福,祝主妇身体健康,预祝明年大家仍如此团聚欢庆。”再抓一点切玛送进嘴里。每人都要受这一仪式的洗礼,吃些许切玛,甚至给婴儿的嘴里也要放一点。家庭仪式后,家中两人一个拿青稞酒、银酒碗,一个手捧切玛,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拜年,敬献切玛、青稞酒,互相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