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粉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葡萄白粉病是北方干旱种植区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葡萄展叶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或褪绿小斑,病斑渐扩大,表面长出粉白色霉斑,严重的遍及全叶,致叶片卷缩或干枯。嫩蔓染病,初现灰白色小斑,后随病势扩展,渐由灰白色粉斑变为不规则大褐斑,呈羽纹状,上覆灰白色粉状物。果实染病出现黑色芒状花纹,上覆一层白粉,病部表皮变为褐色或紫褐色至灰黑色。因局部发育停滞,形成畸形果,易龟裂露出种子。果实发酸,穗轴和果实容易变脆。

病原称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直径84-100微米,附属丝10-30根,多隔膜,顶端卷曲。子囊4-6个,椭圆形,大小50-60×25-35微米,子囊孢子4-6个,椭圆形,大小20-25×10-12微米。无性阶段称托氏葡萄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葡萄白粉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或芽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借风传播,落到寄主表面萌发侵入。菌丝在寄主表面蔓延,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气温29-35℃病害扩展快,干旱或雨后十旱或十湿交替适其流行。

防治方法(1)清洁葡萄园。秋末彻底清除病叶、枝蔓、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2)发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 (3)发病初期,喷40%新星乳剂8000倍液(法国杜邦公司)或250倍碳酸钠溶液+适量洗衣粉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葡萄开花至幼果期可喷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40%多琉悬浮剂600倍液、28%多井悬浮剂(复方多菌灵)6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20%三唑酮·硫(粉锈宁·硫磺)悬浮剂2000倍液,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