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林
一、赵小林,教授简介男、52岁。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总装微米/纳米专业技术专家组成员。所获成就长期从事微机电系统及细加工技术的研究,多年来,先后完成了十多项重点项目:如国家计委“95”攻关、国家“863”计划和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等科研任务。在微机械研究中,应用LIGA、准LIGA、高深宽比光刻等多项技术解决了微马达、微铰链、微行星齿轮减速器、微光开关、光衰减器等微器件研制方面的技术难点,取得较大成果。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先后于1992年“薄膜磁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电磁型微马达”获国家教委发明二等奖。 “实用电磁型微马达关键技术的研究” 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发明类)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参与编写出版教材:集成电路掩膜版制造技术、微光机电系统及相关技术;指导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二、赵小林——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棉花学会天然彩色棉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小林组建了专门的科研机构 --新疆天然彩色棉花研究所,创建了天彩彩棉科技园,并请到了被誉为 "中国彩棉之父" 的张振南先生担任彩棉科技攻关的领头人。在国际注册的22 个彩棉品种里,天彩就拥有八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是中国彩棉36个标准体系的参与起草者。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诺曼·布洛克在参观天彩彩棉科技园时惊呼:中国彩棉科技已领先世界5到7年。
三、赵小林,富民领头人简介被苗乡人民称之为“富民乡官”、当代山乡“孔夫子”。个人履历2001年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后的赵小林,在湖南麻阳县文昌阁乡建起了“小林现代科技示范园”,向群众推广加硒高山刺葡萄、中华梨枣等特色水果栽种技术,带动了邻近两县4个乡的村民开发荒山5000多亩,栽种“麻阳”牌紫葡萄。
2004年11月,赵小林调任县农科教办任主任。上任不到1个月,他便用双脚“丈量”完了全县24个乡镇。他提出了脱贫先“富脑”,为农民朋友“输血”、“换脑”,在农科教办的400多天里,他带领农科教办的工作人员,奔走于全县24个乡镇的村组之间,在田间地头、果园菜地中,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民传授农业新技术,推广科技新品种。他那12双破烂的解放鞋便见证了他为农民举办26期技术讲座,培训3800多农民,发放4200余份资料的每一个细节。
2005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在农业上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工作目标后,赵小林便“泡”在县农办办公室里,缠着工作人员教他上网查找关于无公害方面的技术。当他在中国特产报的网页中查阅到“以螨治螨,果农坐收橘利”的报道后,便南下到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了解扑食螨的效果,北上河南佳多公司了解频振式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新技术。当他了解到扑食螨能够有效地控制红(黄)蜘蛛、锈壁虱等柑桔病虫害,频振式杀虫灯能杀灭1287种农林害虫的效果后,他便自己垫付资金购买了20袋扑食螨和10盏频振式杀虫灯,在岩门镇大路坳村柑桔大户刘保的13亩冰糖橙园内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刘保去年13亩果园开支只花去2000元(其中购买扑食螨1600元、杀虫灯358元),比原来购买农药和请小工打农药的费用4000元相比成本减少了2000元,由于采用了生物杀虫,刘保的冰糖橙无农药残留物属无公害水果,13亩冰糖橙还未成熟便被外地客商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订购一空。收到良好的效果后,赵小林又踏上了北上和南下的列车,购买了5万袋扑食螨和杀虫灯,在全县尧市乡、文昌阁乡、江口墟镇、岩门镇等8个乡镇进行推广,推广面积达6000多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所获荣誉2005年5月赵小林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