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研究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依托于园艺园林学院,现有人员九名,其中教授五名,副教授四名;博士六名,硕士三名。

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茶叶主要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生物活性与药理功能、构效关系与结构修饰、安全评价;关于绿茶、红茶、乌龙茶、茉莉花茶、黑茶加工的理论与新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原理进行茶树生物技术与种质创新;以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茶树逆境生理、衰老生理、光合生理、营养生理和激素代谢为重点的茶树生理与无公害栽培;茶叶经济与茶文化等方面。茶叶所所长刘仲华同志作为学术带头人,其成就包括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课题4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1200多万元,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外贸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外贸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美国发明与新产品金质奖3项、中国新技术专利产品金质奖3项和国家专利2项。获得科研成果2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编12部专著和高等院校教材。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湖南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南省杰出青年创新奖、湖南省跨世纪人才、湖南农业大学拔尖人才等。

园艺园林学院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原园艺系)始建于1951年,是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拥有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果树学和茶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园艺、茶学、园林、植物资源工程和中药资源与开发等5个本科专业,园艺专业和茶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

学院下属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柑橘育种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所、湖南业大学园林设计工程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建有总占地面积200多亩,各类设施齐全的果树、茶学、蔬菜、观赏园艺和园林等5个校内教学试验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21%,48%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现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优秀骨干教师10人,留学归国人员28人;在2007年确定的湖南省首批20名“科技领军人物”中,我院有2人入选。

学院具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始终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学院的立院之本。学院现有在籍本专科生1997人、硕士生235人、博士生51人,共计2283人。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人才8901名,培养了一大批以甘霖(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屈冬玉(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邹学校(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常水(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等为代表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战线的优秀人才,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全国园艺学学科评估中,我院的人才培养排名第5。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包含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件;选育新品种18个;发表论文500多篇。科研经费2006年达到1200万元。学院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新西兰、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学术团体等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