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枣庄粥枣庄粥也就是枣庄的粥,也许是早滕州碰巧遇到,但绝不只有滕州才有,整个枣庄地区说粥的话指的都是这种白粥,其余的都只能称作是“汤”,连“稀饭”这词也不常用。

在山东枣庄一带,用大米、小米等煮成的粥被称为稀饭,而“粥”专指当地特有的用大豆和小米做成的糊状早餐食物。大致做法是:大豆和小米浸泡数小时,然后用机器或石磨磨成浆,加水烧开后即成。

滕县白粥鲁南重镇滕州,早先叫滕县。笔者对滕县最深刻的记忆,却是一种早餐喝的主食——白粥,这个名称也是过了多少年以后才知道的。在笔者印象里,这种饮品一直被认作是“稠豆浆”。而且在了解其确切名称之前,笔者曾不止一次给朋友或家人描述滕县的豆浆是多么得与众不同,以证实自己的见多识广。现在想起来,居然没有遇到一个明白人嗤笑我不懂装懂,实属万幸。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 白粥之所以给本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除了纳闷儿滕县与济南近在咫尺,豆浆做得却风格迥异之外,其醇香的味道肯定是不能否认的。已经快三十年了,我至今仍记得当初走出滕县火车站后,在早点摊上第一次品尝到白粥时,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而且还记得,我用当时流行的那种粗瓷海碗,一连喝了两大碗的情景。白粥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白而细腻,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笔者一直将其误作“稠豆浆”而深信不疑的原因。据滕州一家粥铺的老板介绍,白粥的做法实际上很复杂。除了要选择优质的大豆和小米作原料,且需一定时间的浸泡和磨浆外,还得用小火慢慢地熬制。而且整个过程不能加一点面粉,大豆和小米的比例以及投放时间要求得也很严格。由此看来,其雪白的颜色还真是来之不易呢。令人寻味的是,熬制白粥的锅一定要用大号的铁锅,而钢精锅等其他材料的锅,是断然烧不出正宗味道来的。所以,在滕州从没见过有一家三口自己在家烧白粥喝的,想喝还得到早点摊子上去。

白粥历史白粥应算得上是滕州最传统的一种早点饮品了,据传源于楚汉战争时期。算来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有趣的是,在滕州只要一提到粥,肯定是这种白粥,而不是那种广意上的稀饭。所以,白粥在当地又理所当然地被称作粥。

当然,烧粥的技巧也不是一般人一两次就能掌握的,够火候的白粥在没出锅之前就应该香味扑鼻了。熬好的白粥需要用特制的大粥缸来盛,这种缸是用陶土做成的特大型陶罐,口和底都很小,肚子却极大,一缸能装一二百碗。

滕州街头的早点摊上,盛白粥的缸通常用麦秸包裹,然后套上白色的布套,既美观又能保温。即便是在下雪天,缸里的白粥放上五六个钟头依然是滚烫的;舀粥的勺子也很有讲究,传统上是用较粗的竹竿截去一头,留个节做底,在侧面捆上根长长的木棍作手柄,以一勺一大碗为准。

实际上,火候到家的白粥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有一点淡淡的黄色。白粥的味道是极其诱人的,醇厚细腻,夹杂着浓浓的豆香和米香。一碗喝完,再看手里的碗,就像刚洗过一般。不沾碗的白粥,在内行人看来那才是上乘的。

白粥功效白粥还是益寿养生的绝佳滋补饮品,很多营养成份即便是牛奶中也没有。这与其原料密不可分。大豆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小米也富含氨基酸及各种矿物质,二者联袂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堪称珠联璧合。

白粥的最佳搭档是油条,这点与我国北方其他地方的早餐习惯相一致。还得从当初的误会说起,如果笔者第一次品尝白粥时,不是硕大焦黄的油条做伴侣,还不致让误会如此根深蒂固。所以,笔者每每向人讲述滕县的“稠豆浆”时,总忘不了把油条带上,以证实此事的千真万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