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八股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归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破题”是用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入手之处。下自“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中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八股,故叫“八股文”,也称“八比”。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朱熹的《四书集经》等书,不许自由发挥 。这种固定的内容,呆板的形式。束缚人民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却才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后市人嘲讽以八股文考取功名的人说:“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三通(指《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