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记
1.秦记
按照上古时代传下来的礼法,大凡对于帝王所进行的一切公共活动,以及那些在帝王直辖领地内所发生的一切有必要记录的事情,其史官皆要如实记之。史官们所作的这种记录,被后世称为“史记”。意即“史官所记”。
周代建立以后,无论是作为中央政府的周王室,还是作为地方政府的各诸侯国,一般都设有史官以负责记录其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及灾异性事件。并把记录好的史册保存在国家档案馆内。由于各国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差异,所以各国对于自己史官所编“史记”的称呼也不一样。如晋国所编的“史记”叫做《乘》,楚国的“史记”叫做《梼杌》(《孟子.离娄》),而周、鲁、宋、燕、齐等国的“史记”则一律叫做《春秋》(《墨子.明鬼》)等等。
秦并六国以后,始皇帝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一切不利于秦王朝统治的前代书籍尽皆烧毁,而且对于“诸侯‘史记’”的焚毁”尤甚”。(《史记.六国年表序》)这就导致先秦时代很多有价值的史书从此失传。但当这场席卷全国的焚书风暴袭来以后,有一部先秦史籍却因为不在官府的焚书名单之列而躲过了被焚毁的厄运。这部史书就是由历代秦国史官(即秦御史)通过不断记录而积累成书的秦国“史记”《秦记》。根据《史记》所云判断,《秦记》一书的记事当起于非子受封为周附庸,终于子婴车裂赵高或其稍后。其中文公以前的史事当为秦国史官的追记。
应当说,《秦记》里的记录是很真实可信的。该书后来成为司马迁推定先秦年代、编排先秦历史年表的主要依据。象《史记》中的《六国年表》、《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等篇,不过是司马迁以《秦记》为基础,再补入其它材料以后写成的。
由于《史记》以后的正史对于《秦记》一书已不见著录,故可大致认为,该书大约传到西汉后期以后就散佚了。
--------------------------------------------------
2.秦记
史书名。十六国之秦国杂史。共有两种:(1)《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卷。魏左民尚书姚和都撰。记录后秦姚苌一朝史事(2)《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一卷。并提宋殿中将军裴景仁撰,梁雍州主簿席惠明注。二书今已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