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学社联)正式成立于2001年3月,由原属于学生会的社团部发展而来,至今历经五届。学社联接受共青团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的统一指导和管理,是全校学生社团的联合组织,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校内各学生社团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
2001年10月,湖南农业大学学社联与足球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和排球协会四个体育类社团共同主办了“‘可口可乐’社团运动广场”。
2002—2003年度,学社联开始逐步扩大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4月1日,在学校团委谭焱良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在长沙鸟语林举行的第21次“爱鸟周”活动。在校内,学社联承办的活动也走向大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4月18日,全国性质的“闪亮之星”大学生歌手选拔赛长沙芙蓉区预赛在学校成功举行;5月9日,由学社联承办,武汉顶津食品有限公司主办的“康师傅冰红茶冰力先锋乐队选拔赛”湖南赛区的预选赛在学校大礼堂成功举办。
2003—2004年度,校外,作为长沙市芙蓉区初赛与半决赛区,“第一届百脑汇高校寝室文化节”在学校校成功举办。校内,一系列的社团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有效的繁荣了校园文化。除此之外,学社联在巩固新成立的七个社团的基础上,积极着手于学社联的网站建设,通过社团人的不懈努力,新申请了一个顶级国际域名(WWW.HNAUAU.COM),并将其命名为“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动力网”,联合动力网成功的建设成了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社团综合性网站。
学社联带着喜悦迈进了2004—2005年度,首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在风雨篮球场成功举办,首届舌战浏阳河辩论赛在老T6成功举行,首届原创歌曲大赛在大礼堂成功举办……
2005年10月份,学社联启动了“湘农素质拓展学堂”品牌创建活动,通过团委老师和社联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使之成为了学校素质拓展的重要课堂。2005年下半年,12个社团首期开设了英语口语、戏剧编导、摄影技巧、基本乐理等素质训练课程13门,共开设理论课134学时、实践课82学时,培训学生1200余名。2006年下半年,15个社团开设了吉它弹奏技巧、文学写作、数码摄影技术、手绘漫画、社交能力、羽毛球初级培训、公关礼仪、表演素质强化培训等14门课程,共开设理论课112学时、实践课106学时,培训学生1800余名。先后得到了中国青年报和红网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另外,学社联充分利用“湘农素质拓展学堂”,顺利启动了理事长培训班,从制度、公关、礼仪、管理等方面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确保了随后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校团委谭焱良书记“‘百团大战’——以数量与质量建团”方针的指引下,社团有了新的发展,曲艺协会、女生发展协会、新闻传媒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策划协会、支农学社,妙语俱乐部相继成立,并健康成长。至此,全校共有校级社团33个,院级社团67个,湖南农大社团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
学社联经过五年多的洗礼和成长,在一届又一届社团人的不懈努力下,湖南农业大学的社团有了全新的发展:数目越来越多,由原来的校级社团9个,发展到今天的校院级社团共100个;质量越来越高,一大批具有社团特色,大型的社团活动如心理健康协会的“心理普查及现场咨询”、羽毛球协会的“师生羽毛球对抗赛”等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并且虹剧社先后荣获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称号、2005年“湖南省十佳学生社团”,英语俱乐部荣获了湖南省“优秀社团”称号;分布越来越广,由原来仅限的文艺类发展到现在的文艺、体育、公关策划、证券投资、社会公益、棋艺书画、学术科技等各个方面;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全校参加社团的人数由过去的6000人到现在的25000余人,达到全校人数的85%。
同时,学社联的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管理机构日趋健全和合理,已经形成了由主席团及包括办公室、青年志愿者管理中心、财务部、宣传部、发展部、活动部、公关部、调研中心、设计制作中心9个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团活动的开放型和实践性也为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场所,更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娱乐生活,成为了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基地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