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浩
王子浩,男,生于1931年9月1日,云南省大姚县人。陕西师大生命科学院教授。
1954年昆明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考入四川医学院(现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研究生。1956年毕业分配到陕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后转入生物学系任教。1982年赴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作访问学者,在这期间对糖蛋白CB-1的一级结构研究,得到美国同行专家赞扬。1983年回国执教。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曾任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生化与营养》编译、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理事、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生物化学教材编审委员等职。
王子浩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在我校首先开设了生物化学课,是我校第一个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创建人。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无机及分析化》、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酶学、生物工程、生物热力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以广博的知识水平,灵活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生动的课堂语言而受到历届学生好评。王子浩教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热情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6年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现都已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骨干。
王子浩教授一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科学研究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早在1958年创办生物化学实验室时,就承担了三门峡水库蓄水前部分支流在不同季节水质变化规律及蓄水后水质的预报研究工作,为水库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70年与西安酒厂合作,利用酒糟废液研制成了过去依靠进口的三磷酸腺苷(ATP)及5-单核苷酸等贵重药物,产品行销省内外。1983年后,一直从事酶学研究,先后在《中华内科杂志》、《科学通报》、《营养学报》、《生物化学杂志》、《教材通讯》等 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 ,译文数10篇,其中10多篇论文被美国CA和BA,SCI等收录,《若干理化因素对萌发的小麦种子a-淀粉酶的作用》一文,被评为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并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王子浩教授主持的“酶及固相化酶(细胞)的研究”被列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在国家科委《科学枝术研究成果公报》上公布,并被收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三等奖,被外国同行专家索取应用。
王子浩教授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著述、翻译和主审了10多部著作,其中《图解生物化学》、《长寿与科学》、《大学化学入门必读》、《生物学能力训练指导》等著作,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得读者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获陕西师范大学科研综合三等奖。王子浩教授与他人合作的“化学物质对液晶态生物膜结构影响机理的研究”获陕西省教委二等奖。
王子浩教授多次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生物化学教材审订,并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材通讯》撰文,为我国生物化学教材建设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1992年,他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子浩教授为人耿直,治学严谨。工作之余,喜爱养花,书屋内外,繁花似锦,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