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大院
牛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南水井街,清末建筑,兼传统风格和欧美风格为一体,创建者牛映星(即牛允宽)。
20世纪初,在汾州古城出现了两处欧美建筑群——汾阳医院和铭义中学。当时,这座基督教会的钟楼是汾阳城内最高大的建筑,人们称其为洋楼。在洋楼之南,有一眼甜水井。据说是明永乐初年“庆成王”请江南著名风水先生探测定位,凿成后井泉奇旺,故名“南水井”。后来,也就成了全城百姓饮用的甜水之源。
据说,牛家大院的创建者牛映星,字允宽,人们俗称“牛七”。在清宣统元年就看中了南水井这块风水宝地,于是掏银子买到手,还在县衙备了案。清同治年间,牛允宽开始外出经商,二十年后成为了“璧光发”洋行的董事长。他的商业足迹从张家口一直延伸到恰克图、库伦、莫斯科、东京,柏林,成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晋商巨子。民国初年,牛允宽从俄罗斯带回了设计图纸,从京津等地购进了新型建材,连续十几年大兴土木,建起了这座宏伟的大宅院。从此,这里形成了一条幽静的小街,这就是“南水井”街的由来。
牛家大院坐西朝东,南北跨度50余米,磨砖青墙,十分壮观。整座大院分前后院、南北院、花园五部分。前院为四合大院,共有15孔窑洞,有拱券形走廊,由16根罗马柱支撑,呈现出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正庭门顶镶砖额,内刻“桂踪燕德”四字。南窑前刻“勤补拙”,北窑洞前刻“俭养廉”。
牛家大院始建于牛氏家族生意兴旺时期。后来,牛家又在城内的指巷、黑楼底、府学街、面巷街建起了分宅,于是这里的老宅院,就成了大本营。现在考究起来,兴建这座大院时还有过一段与洋人争斗的过程。清代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杀了汾阳基督教的几位神职人员,根椐《庚子条约》汾阳承担了较重的赔款。于是,美英传教士就用这笔赔款建起汾阳医院和铭义中学。这几处集中连片的欧式建筑群几乎占椐了汾阳城四分之一的面积,让国人看了心中很不是滋味。牛家早在清代宣统元年就买下了南水井这块风水宝地。而洋人也看准了这里,先在其北侧建起了礼拜场所,后又在铭义中学南侧扩建了“神道学院”。牛家的宅基地正好夹在基督教会与神道学院中间,自然就成了洋人的眼中钉。于是照会县国民政府。谁知牛允宽软硬不吃,赌气把豪宅院建在了自已的地基上。牛允宽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1936年春,他在外经商途中突患脑溢血病故,国内外唁电接踪而至,省城权贵、地方绅士纷纷致祭。
1938年春,侵华日军进驻汾阳城后,看见这座宅院墙高门厚,于是将旅团司令部搬了进来。 安上了电台,架上了机关枪,这里成了残害抗日人士的魔窟。1941年8月12日,华北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派赵承绶来到汾阳,在牛家大院内和岩松义雄等人开始了秘密谈判。9月11日,与日本驻山西派遣军代表楠秀吉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汾阳协定》。1945年 8月,日本人败退时把这里的古玩字画、珍贵家俱、俄式日用品装了30辆大卡车,牛家大院被洗劫一空。新中国成立后,牛家大院成为了晋绥边区政府下辖的粮库,后来又成了汾阳县粮食局的直属粮库,20世纪80年代移交给汾阳房管部门,成为了多户人家居住的大杂院。
牛家大院现存的建筑物和其传奇经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现在汾阳文物旅游部门已作出了修葺规划,我们希望能够早日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