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3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会计学原理(第3版)

作者:欧阳爱平

ISBN:10位[7505861093]13位[9787505861091]

出版社:经济科学

出版日期:2007-03

定价:¥32.00元

内容提要本书是在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会计学原理》(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国外的相关准则以及近几年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编写而成。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即通常所说的“三基”,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本书的写作思路

本书以会计目标为切入点,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阐述经济决策需要信息。尽管面临的问题不同,决策所需信息存在差异,但都共同需要财务信息;会计的特点决定了提供财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阐释实现会计目标应采用的会计方法,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分散数据归集为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各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最后说明会计规范及会计工作的具体组织。

二、本书的特点

《会计学原理》属于入门课,且理论性较强。针对学生初次接触会计的情况,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以及通俗易懂的原则。本书除保留第二版的特色外,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

1.针对某些重点内容,增加了相关中外典型案例和国际视野。前者的目的是加深对有关知识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后者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定,拓宽学生的会计视野。

2.将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灌输和沟通能力的锻炼融为一体。作为会计教材,本书在阐释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的同时,强调沟通能力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此,本书主要章节增加了“相关案例”、“案例分析与沟通能力培养”,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人际沟通能力。

3.培养职业判断兴趣及能力。会计确认、计量和对外报告不仅是规则性很强的工作,同时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此,本书试图通过针对性案例、“小组讨论”等模式,培养初学者的职业判断兴趣,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目录第1章绪论

第一节会计目标

第二节会计信息载体

第三节会计方法

第四节会计职业

第五节本书的逻辑主线与结构

第2章会计确认与计量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会计要素的确认

第三节会计计量

第3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账户

第二节复式记账

第三节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第四节账户按用途与结构的分类

第4章会计处理循环(上):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第一节会计凭证

第二节会计账簿

第5章会计处理循环(中):期末账项调整与试算

第一节期末账项调整

第二节账产清查

第三节对账与结账

第6章会计处理循环(下):财务报表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利润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7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与种类

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五节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第8章会计规范与工作组织

第一节会计规范

第二节内部会计控制

第三节会计机构

第四节会计人员

第五节会计职业组织

主要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