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字
简介网络流行字,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文字,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
一是年轻化,
二是有文化,个性化。
囧(还有一个与其相配的“冏”)——囧" 念jiǒng(窘),意同“Kuso”(日语“粪”的发音。起先是教游戏玩家如何把“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后来经台湾传入大陆,经过次文化的改造和推广,渐渐演化成“恶搞”之意。)
单独使用时同“晕”“雷”“汗”“I 服了 U”等表达类似。但是又绝非如此简单,字形上看“囧”是汉语象形体,颜文字体和火星体(脑残体)的集大成者,非常形象地突出了极致扭曲夸张的表情,意思上有着“窘迫尴尬”和“炯炯有神”等同音字体的丰富意境,正所谓恶搞无厘头,囧神独强大。又有衍生出“囧rz”等变形。
【囧片】
那么什么为囧片呢?同B级片与邪典片(clut),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lim)的3P纠葛一样,
囧片也面临着搞笑片、超烂片、无厘头片等多意复指。没有最囧,只有更囧,发挥2.1时代的
民主精神,你认为囧,它就囧!只要够极致,够癫狂,够吐血!
槑——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槑”,在最近的网络流行语中,“槑”不仅呆,而且很呆。
槑(音同梅),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槑,古文梅字。
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雷——“雷”原本是指自然现象,组词:电闪雷鸣、霹雷;雷又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
在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受到惊吓,通常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看了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会感觉不舒服。比如说看同人文的时候,你支持一种CP,但却不小心看了另一种配对的文,你就被雷到了。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程度可以分为:轻伤、中伤、重伤、脑残,如果你有幸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可以不用戴避雷针纵横各个雷文了。
煋——读音xīng,原义指火光四射。而进入互联网之后,被网民用其替代“火星”一词,意指跟不上节奏,与时代脱节。最初网民看到一篇很旧的转载文章,会说“楼主您火星来的吧?”,发展至今,类似内容的回帖常以一个“煋”字代替。
烎——读音yín,起源于游戏家族,是游戏玩家们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它的网义最初出现在2009联想IEST某场DOTA对决的赛事中,在IEST大师赛预选赛中,出现一只自称“烎之队”的比赛队伍,向知名DOTA战队,发起了“开火”的宣战宣言,“烎”立刻成了游戏玩家的口头禅,因为“烎”即为“开火”:既传神,又达意,妙不可言。
茕(qiong):孤单
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作成语比喻大材小用。
【兲】(tiān)八部, 6画
网络流字,词可在网络上“问候”你讨厌的人。把它拆开来——我的兲啊!不是骂人的话吗?。“兲”字,大多数人也许会直接想到“王八”二字,但是“兲”字读音“tiān”,古同“天”,做“王八”解是网络用语的误用。虽说如此,但还是有许多网友觉得将错就错更有喜感,像“兲蛋”、“真兲”,更有甚者还戏谑道:“天是王八,那天子岂不就是王八蛋!”还有的理解成“天”也行,理解成“王八”也行,可谓一语双关。像“叫兲兲不应”、“好一个兲”、“偶的兲呀”等,十分有趣。
【靐】(bìng)雨部, 39画
网络流行字,三个雷叠在一起,指太雷了(程度比雷更深),晴空霹雳雷,用法同雷。说到“靐”,不能不说网络上自发组织的扫雷小组“天雷教”。网络语言里,“雷”是指看到某些事物,脑子里忽然“轰”地一声,感觉像被雷电过一样。比如,电影《赤壁》中的很多台词就“雷”倒了很多观众。网友“西比尔”评论说:“靐到!就好像被三个响雷同时劈到,堪称雷的最高境界,比如说赵薇同学那句‘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天哪,匹女?匹妇?匹姨妈?还有这说法?!”
【巭】工部笔, 9画
网络流行字这个字不是高丽造字,在康熙字典里面有的,但意思不是勉学。'工夫'( kongbu)就是勉学。动词: (工夫) 巭'( pu)的意思是工作人员.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