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
高级陶瓷美术师 马俊马俊,男,江苏镇江人,1974年4月生于江西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艺专业,青年陶艺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中国景德镇艺术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风格现代简洁、质朴,纯情,一种静谧和谐之美正显画面之中,不媚、不俗、不火、不凡,如同视觉音乐,给人一种深厚的真情流露。他创作手法大气磅薄,纵横开阖,不拘泥于一笔一画的精雕细琢,而是追求作品的整体意象,通过粗广豪迈的气势来表现细腻的内心感受,利用简洁洗炼的笔墨来达到厚重朴拙的效果,他尊重传统,同时又较为谨慎地吸收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平面构成的形势意念,而在实际使用时又把它们融合在中国的传统笔墨表现之中,即增加了作品的现代感和新意,同时又没伤及传统的精髓和本质,对这其中的尺度和分寸把握的较为合适,突出了作品的形式美和节奏感,从内涵到形式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美的享受。
他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爱,具备宽广的胸襟与谦合平淡的性格修养,不喜世俗名利,醉心于艺术,流连于自然。因为年青,其作品昂扬向上,不见丝毫颓废消极之感,充满强烈的现代精神。他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荣获“全国工艺美术评比”金奖、“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创新金奖、“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红色之旅“井冈山杯”艺术大赛”金奖。2009年作品入选千年瓷都景德镇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展品最全的“辉煌六十年——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 并在国家大剧院展厅展出。
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与论文还登载在《中国陶瓷》、《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作品集》、《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作品集》《景德镇陶瓷》、《景德镇日报》等刊物上。
他的陶瓷艺术作品还被中国钱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荣誉收藏。
烈士 马俊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卖,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
位置:马俊烈士墓位于日坛公园内。
概况:北京市第一任市委书记。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卖,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牺牲后葬于日坛公园内。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题书。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邓颖超题写。同时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移葬于东侧。墓为汉白玉石砌筑,台基四周环以白石护拦。近年朝阳区再次修整此墓,并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乘车路线:乘29路车到日坛公园站下车,或乘1、4、57、特1路到日坛路站下车向北
大学生村官、网管、业余诗人 马俊马俊,男,江西万载人,又名马音财,笔名开轩闭月,1987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为四川省简阳市金马镇桤木村副书记,2009年2月-2009年9月曾在四川简阳大众养殖有限公司任网管、同时还是业余诗人,“广电班”百度贴吧吧主。

他受过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熟练操作电脑,擅长电脑系统维护,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期间曾在内江先捷电脑兼职;2008年暑假曾在南京标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网站建设和网络推广,2008年9月至12月在四川新闻网内江频道技术部实习,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他曾获内江师范学院2005-2006学年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参与的《中国大学会户外运动联盟天穹网》项目荣获“菲德力”杯内江师范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奖,他的文章《诱惑·困惑》获内江师范学院心理协会2008 年第六期会刊征文三等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荣获内江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三等奖学金。
他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帮助同学、老师和领导,解决了各种电脑疑难问题,同时摸索出了计算机系统安全维护方面独特的处理思路,自学网页制作等网络技能,创建了[中国爱情公行]acbcw.cn爱情文化站,首创“马俊知道”(利用永硕网盘建立的一个特色站点),有数千名与马俊同名的网友点击查看,他的博客“马音财的博客(blog.acbcw.cn)”也很受关注。
他热爱生活,积极创作具有自己独特风骨的诗词作品,追求字字珠玑,境境妍丽,偶有哲趣之作。自号开轩居士,非常热衷于鉴赏、创作中国古典诗词。2008年,他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第一本电子诗词集《开轩诗词》;2009年元旦,他发布了第二本诗词集《俊采诗词》。其诗词代表作有《日月丽天》,《雪难》,《情字诀》,《夕颜红》,《梅花引·喜斜阳》,《咏叹调》,《金缕曲致妹二首》,《听风语》,《钮扣》,《凤凰令》,《千王朝歌》等,目前,已汇编整理发布于起点中文网,取名《闭月集》[1]
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马俊马俊,男,1960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疗系,现任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兼职副教授,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耳显微外科、鼻腔内窥镜手术及鼻腔调整造孔术都有很高的成就,居市内领先水平,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3篇论文。

武汉科技学院教授马俊,武汉科技学院教授。男,1963年出生。1989年湘潭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在武汉科技学院数理系(原基础部)任教,2000年赴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小波理论及其应用。在俄罗斯权威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目前主持两项省级研究课题,以及武汉科技学院学科优势领域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及其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