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一、学院简介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前身是数学学院计算机专业,1985年开始招生。1989年独立为计算中心,1993年成立计算机系,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生。1997年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02年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吉林师范大学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设在本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
职称结构: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24人;
学历结构:博士7人,硕士24人,学士27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12人。
该院教师获曾宪梓奖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先进个人1人,校首届名师1人,校学科带头人2人,校学科骨干2人。现已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56人,函授生150人。十几年来学院已培养专科毕业生711人,本科毕业生767人。
学院设有硬件教研室、软件教研室、系统教研室、应用教研室、教法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主干课程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汇编语言、数据结构、C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计算机教学法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学科。
二、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出口带动入口,培养计算机专业师资和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和计算机的安装维护能力;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的计算机教师,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人才,为高层次部门输送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计算机学院、计算中心现有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CAI五个专业实验室和三个中心实验室,教学用计算机共870台,硬件实验仪器共360台件,实验设备总台件为1226台件,总价值662万元。
学院有3个多屏演示教室,3个大屏幕投影教室。
20门专业必修课中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6门,专业基础实验课项目和计算机共同课实验开出率达100%。
硬件实验室现有计算机及其它设备360台件,平均每周开设近20学时的实验课。
网络实验室现有学生用机67台,设备完好率达98%,平均每周开设近40学时的实验课。
CAI实验室现有学生用机64台,设备完好率达98%,平均每周开设近40学时的实验课。
软件实验室现有学生用机66台,专业实验开出率100%,平均每周开设30多学时的实验课。
多媒体实验室现有学生用机66台,专业实验开出率100%,平均每周开设30多学时的实验课。
计算中心共有三个实验室,现有学生用机545台,主要承担全校计算机共同课的实验教学工作。
此外在业余时间各实验室为全校师生提供开放的网络环境。
四、深化教学改革 取得显著成效1. 教学改革
① 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从98年开始组织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取得显著成效,02年在全校推广。学院选派优秀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专业特长等。导师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 选拔优秀学生做兼职实验员
从每届学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实验室做兼职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参加实验室工作的学生达180余人。
③ 强化考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开发能力、系统维护能力和从教技能等。制定了“计算机专业基本技能考核”、“课程设计考核”、“上机实践环节考核”和“师范生基本技能考核”,通过强化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④ 创办学生“e点科技”
“e点科技”是以学生创业为主导,以班级分组科研创新为主要内容,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学生科技活动。
⑤ 科研促进教学
制定“十五”、“十一五”科研建设规划,并确立周三为“学术活动日”,实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
⑥ 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制定并实施了本科生学分制培养方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次举办“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展示会”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2、取得成效
① 专业和课程建设
教学计划20门专业必修课中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10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已建成16门课程试题库;建立5个教育实习基地。
② 教学获奖
2001年、2003年在学校两次教学工作评比中,均获“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连续五届获吉林省普通高校教育技术成果奖,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完成省级教学研究课题5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3项。
③ 科研成果
近年来,在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16篇文章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8部。
通过省级鉴定的科研项目8项、校级鉴定的科研项目15项。
④ 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开发的应用软件获省级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部分成果被20多家单位使用;学生为校内外许多部门设计制作网站、网页及管理软件等。
2001年以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有52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